张克钊
中国bd官方网雕刻大师
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
南阳独山玉雕刻研究所副所长
玉神工艺品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
中国独山玉黑白人物雕刻第一人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客座教授
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但核心因素还是归结于人。产业从业者是否有精神,决定着产业的兴衰。人的精神来源于行业的认同感和尊重感,这种被认同和被尊重依赖于产品品质。一个玉雕师创作作品的好坏、级别的高低,决定着一个玉雕师的行业地位和影响力,也决定了这个玉雕师的发展轨迹。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独山玉创新与工艺质量》,简单分享一下我个人做独山玉20年以来经常思考的问题,我是如何自我鞭策、自我研习。我分别从对个体的认识、对独山玉材质的认识和对文化的认识三部门来讲。
《逐梦》.张克钊作品
■对个体的认识
如果把对个体的认识、对独山玉材质的认识和对文化的认识比做成三个圆的话,这三个圆相互交汇的中心就是产品,产品的最终表现是在这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玉雕师又该如何来正确正视自己呢,我本人出身卑微,大家也都在抱怨独山玉从业者文化素质不高,且这个现象已经持续好多年了。我是一农民出身的玉雕人,农民出身也并未影响到本人认知的提高,所以说我们玉雕师一定要正确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对于玉雕师自我个体的认知,认知层面包括对自身文化素质、成长经历、个人兴趣等要素对个体的影响。这些认知对于玉雕创作本身的影响还是很小的一方面。
《忙趁东风放纸鸢》.张克钊作品 除了审视自我认识,还有必要审视我们本身所做玉雕手艺的传承渊源和特点。玉雕创作的技艺传承大多来自于师徒传承,那么这种传承对于独山玉行业来说影响有多深呢?我们独山玉人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玉雕师不仅要审视自我的出身与成长经历,还要审视技艺继承源头因素的特质,最后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创造的玉雕作品上。比如说我们是做bd半岛棋牌游戏的玉雕师,师父做了一辈子的貔貅,徒弟多数情况下也只能做貔貅,但扪心自问我们有没有把一个习以为常的貔貅做到极致、做到最好呢,这也是玉雕创新的一个原生动力。一个玉雕师要做好貔貅,肯定对貔貅本身应该有所认识和思考。貔貅的造型、材质的运用、线条的处理等等因素,任何一个影响玉雕创作的因素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究。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产生所谓的创新,体现出小的进步,但这微小的进步是建立在长时间研习、积累和修正的结果,就会变成一个长足的进步。作为一个玉雕师,应该不断地弥补自己的缺点,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职业和工作一定要思考,思考如何才能玉雕创作这件事做好,这是做好玉雕的前提。
《鼓儿哼》.张克钊作品
■对独山玉材质的认识
尽管我从事独山玉创作20多年,但总感觉越做越读不懂,不理解独山玉。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我很长时间,似乎之前对独山玉的认知不够,比如说如何把独山玉做得显工,这是一个大课题;还比如大家抱怨独山玉小件作品伤皮肤、挂衣服等问题。市场上常有“作品不嫌工会影响销售”之说,到现在我才发现作品显工并不是依靠打孔,工艺的多投入才能实现。比如说,我最近做的黑白人物开脸的问题,不断有人提醒我开脸存在不太好看,看不清的问题,似乎我只注意到如何把这个脸做出来,而没有考虑如何把它做的多么极致、多么好,从而忽略了对线条的光影变化的处理。在实施玉雕创作的过程中,对工艺处理有所取舍,通过大量的研习和实践积累经验。这些经验和心得,有可能会正向作用于效果,或许很难改进,但不管怎么样,玉雕师必须得有这个意识。上述的意识还仅仅是一个表现上存在的意识,除此之外,还包括对原材料的认知,对独山玉玉材质的可读性和可塑性的理解。思维惯性和创作惯性,会让玉雕师忽略一块玉石的可塑性,进而决定到了这块独山玉的归宿问题。由于玉雕师的认知缺陷、创造力的不足,从而造成了这块原料的浪费。读懂好独山玉材质、理解好独山玉材质,对独山小件创作绝对大有可为。
《小人书》.张克钊作品
■对文化的认识
前一部分我分别讲述了对人的认识,对独山玉材质的认识,接下来谈一谈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认知。西方艺术史上,存在起点派与终点派之说的二元论。通俗来讲,古人把作品做出高度,后人在继承古人的基础上以求有所发展和补充,这是起点派;古人把作品做到极致,后人自觉没有空间可做,另辟蹊径重新创造一些东西,这叫终点派。无论是哪一种理论,一个玉雕师的最终归宿还是要归结于对传统的认识。曾经有“创新就是对传统的再创造”的说法,所以说认识传统是必要的。
《饭晌》.张克钊作品
作为一个玉雕人,站在玉雕发展的角度来看,很有必要熟识主流的玉雕师,并从中选择一些自己能理解的部分从中学习、借鉴,借鉴其对造型利用和刀的运用。截止到目前为止,独山玉行业很少有发现对刀功运用的踪迹和例子,所以说,对玉雕传承史,我们有必要认真审视。还有就是对雕刻的认识,我们玉雕人语境中的雕刻多指玉雕,但是雕刻也包括石雕、木雕、根雕、铜雕等门类,雕刻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又为什么要做这些东西?这个课题太大,今天因为时间关系不再赘述。
《饭晌》.张克钊作品
作为一个玉雕人,站在玉雕发展的角度来看,很有必要熟识主流的玉雕师,并从中选择一些自己能理解的部分从中学习、借鉴,借鉴其对造型利用和刀的运用。截止到目前为止,独山玉行业很少有发现对刀功运用的踪迹和例子,所以说,对玉雕传承史,我们有必要认真审视。还有就是对雕刻的认识,我们玉雕人语境中的雕刻多指玉雕,但是雕刻也包括石雕、木雕、根雕、铜雕等门类,雕刻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又为什么要做这些东西?这个课题太大,今天因为时间关系不再赘述。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