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翡翠在缅甸的历史,缅甸一位学者做了很详细的调查工作。他认为在缅甸,翡翠最早2000年以前,最早使用翡翠的民族是骠族(Pyus)。那时的人们就能将翡翠、玛瑙、珊瑚、琥珀等几种宝石切割并磨成各种形状,镶嵌在银器和金器上,起到装饰的作用,或者将翡翠磨成圆珠,串成珠串佩戴。最早的翡翠雕件是翡翠大象,当时的工艺还非常原始,雕刻的大象相当抽象。
考古学家曾发现了这一时期的708颗珠子中有3颗是翡翠珠,这种质地的翡翠现在在当地还有产出。这几颗翡翠珠颗粒很大,抛光非常好,珠子上的孔打得也非常好,在硬度如此高的翡翠上能有这么好的做工,可见当时的工艺水平是非常高的。
缅甸虽然很早就有翡翠的出产和使用,但却一直不被重视,王室只将红宝石作为缅甸的国宝,国王送给别国的礼物也只有红宝石和金银饰品,没有翡翠。
大约到18、19世纪,仿佛突然之间,翡翠在缅甸变得非常贵重。据记载有一次国王送给中国皇帝的礼物是“100个金叶制成的包、100个银叶制成的包、两个镶红宝石的戒指、两个镶蓝宝石的戒指和60块翡翠”。缅甸国王还将一块重达30公斤的翡翠送给法国人,据说当时法国人对于呈献给他们的这种皇室bd官方网所具有的光滑而明亮的绿色十分惊叹。
缅甸文中“翡翠”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5世纪,直到18世纪到19世纪,翡翠才开始在缅甸大量开采。为什么在缅甸发现千余年、记载几百年的翡翠,一直默默无闻,而突然一下成为缅甸的国宝?
原因只有一个:中国清代乾隆朝间,中国人对翡翠由接触而了解到非常喜爱,中国皇家宫廷也给予翡翠极高的地位,称其为帝王玉。因此翡翠在中国兴盛起来,从宫廷到民间,所有的中国人都非常珍爱翡翠,不惜以重金购买。
大量金钱源源不断涌入翡翠市场,最终使缅甸国王也认到翡翠乃稀世珍宝也。
中国对翡翠的需求突然爆发,使得每年参与翡翠开采和贸易的中国人和缅甸当地人大量增加。清代时,每年至少有上千个中国人和缅甸人在矿上开采,原料开采出后会运到云南买卖成交,这些翡翠原料中的大部分再被运往广东进行加工。
在翡翠开采中,缅甸国王得到了大量的税收,赚取了许多金钱,当时甚至打算通过声明翡翠是皇室玉石来控制翡翠开采的权利。当中国爆发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之后,对翡翠的需求量明显减少,使得翡翠生产一度非常低迷。当时的缅甸国王还专门派出一名官员到云南去打听翡翠贸易下降的原因。
翡翠由不知名的玉石成为缅甸皇家珍宝,为政府带来了大量收入,为当地的平民提供了大量就业,使缅甸不仅因为红宝石,更因为翡翠而闻名世界。这一切都源于中国人对玉的挚爱,这种爱已达到了崇拜的境界,不惜付出高昂的金钱购买翡翠,甚至在开采和进行贸易时以生命进行冒险。
根据阿玛拉普拉城中国寺庙中的名册记载,自从20世纪以来,有6000多名中国翡翠商人死于缅甸,他们每年都要被祭祀一次,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是死于找寻翡翠。这个数字使缅甸人真切地体会到,中国人是多么深入的投身于翡翠之中。
翡翠一共有四种货款,按高等类别到低等依次是A货,B货,C货,D货。下面小编就和你浅谈一下对各类别翡翠的评价!
首先先来说说A货吧!对于翡翠A货来讲 ,它是纯天然,没有添加任何外来物质,可以说是最纯粹的饰品,有时也会对它进行表面清洗,只是将它表面的杂质去除,并不影响内部结构,所以它也属于A货,正因为这些特殊性,所以它的价格是最贵的,在这个满是赝品的世界里,是最值得收藏的宝件。它特有的特征是有翠性,需要在放大镜40倍下才可观察得到,它还具有密度大,硬度强,有光泽,敲击的声音清脆,响亮,佩戴在身上既显清新,又显高贵!
其次是B货它是经过强酸处理过的翡翠,经过强酸处理过的非翡翠,其内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它的色泽比天然翡翠的色泽更亮,没有杂质,而且是经过填充胶体使其变得坚固,所以这类货款在出售时要标注上“处理”!
再者说说C货吧!它的颜色并不是天然的,是用染料染上去的,这种可以用放大镜观察到有不均匀的绿色分布,并且它也比天然翡翠要色亮,所以在出售时,也要同B货一样,标注上“处理”二字。有的翡翠既经过了化学的处理,也填充了颜色,这种翡翠在出售时也要标注上“处理”!
D货是最欺骗广大消费者的,它里面的天然翡翠的含量都不超过百分之二十,而且这种货款在市面上很常见,也正因为它的价格比专卖的便宜,所以广大消费者更为接受它,但它并不是翡翠,只是赝品而已。
所以,购买要谨慎,一定要货比三家!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