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文化是我国bd官方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人对翡翠的喜爱,促进了翡翠行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如今,翡翠行业已经十分发达。虽然“玉石无价”的翡翠难以制定统一的指导价,但是从种水色工等方面去衡量翡翠的价值,已经成为业界的公认知识。
现在人们已经知道翡翠的种水等因素的重要性,但在翡翠刚传入中国时,颜色才是第一评价标准。我们都知道,和田玉是中国的国玉,历史悠久,像和氏璧和完璧归赵,讲的都是和田玉,这些故事发生在距今数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由此可知和田玉源远流长。
与和田玉相比,明朝才从缅甸传入中国的翡翠,实在是太年轻了。直到清朝雍正皇帝时期,翡翠才得到人们重视。到了乾隆时期,翡翠的价值已经超过了和田玉。到了清末,慈禧对翡翠钟爱有加,进一步提高了翡翠的地位。但是,那时的人们毕竟对于翡翠不够了解,只能参考和田玉来判断其价值。质感比较像和田玉的糯种翡翠和豆种翡翠,反而更受欢迎。玻璃种翡翠却远没有今日的风光。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在博物馆看到的清朝翡翠,大多难以看到玻璃种乃至冰种的身影。这里要讲回无色翡翠,无色翡翠要区别于白色翡翠。同样不包含致色成分,翡翠的种质较差,底粗的话,我们看到的就是白色翡翠。如果翡翠的种质上佳,颗粒细腻,达到冰种和玻璃种级别时,我们看到的翡翠就是无色的。
因此,无色翡翠大多是冰种乃至玻璃种级别的。可惜的是,在那个时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无色翡翠并不受待见。在90年代以前,无色翡翠是给学徒练习雕工的材料,在中缅边界,无色翡翠甚至如同废品一般,论斤销售。
时至今日,玻璃种翡翠的价值被人们所认识,价格已经变得高不可攀。无色翡翠的价值也如同坐火箭一般飞速上升。据说,当年揭阳阳美村,有条臭水沟,是学徒雕刻完无色翡翠后倾倒残渣的地方。如今,这条臭水沟都被挖了好几遍了。背后的原因,自然是无色翡翠已经今非昔比了。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