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饰的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就产生了银制品,在隋唐开始日渐兴盛,于明清达到顶峰。中国的银饰文化可谓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银饰的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就产生了银制品,在隋唐开始日渐兴盛,于明清达到顶峰。中国的银饰文化可谓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银饰历来是女子喜爱之物,上到皇家公主,下至平民百姓,这实在不能说银饰不得宠。皇家喜欢用银打 造成各种用具,特别是餐具,银质的餐具在皇家的餐桌上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银具有验毒功效。而平民家里只要有个女儿,不管怎么穷,也得为其打点首饰,银由于其价格中等、易于打造便成为大部分家庭的首选。中国银饰文化就在一代代能工巧匠灵活的双手之间慢慢传承了下来,银饰就这样以其优异的特性在滚滚长河中流传至今,仍是人们所追求的时尚潮流。

V6银饰是中国第一时尚银饰品牌,属于容大珠宝旗下品牌。面向全国范围招商加盟,如果您热爱银饰文化,何不来V6银饰加盟,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时尚银饰店。

  V6银饰|中国十大银饰品牌|时尚银饰第一品牌|中国诚信连锁品牌|诚邀您的加盟

  加盟热线:4006-8121-88售后服务:4006-7575-66

  www.v6-fashion.com

银饰是怎么制作的

银饰是指用银制成的各种各样的装饰品,银为贵金属之一,银白色,银饰采用各种加工工艺,加工成的银饰品种类繁多,基本分为耳饰、颈饰、手饰、足饰和服饰5个大类。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银饰,走近千家万户,仍然受到许多人的喜爱,特别是某些少数民族地区的银饰,如苗族的银匠业就极为发达。此外,尚有同名电影《银饰》。

A、银为贵金属之一,符号Ag,英文为silver。银为银白色,相对密度10.49,熔点(961℃),不溶于碱和大部分有机酸,易溶于硝酸及热硫酸,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化合后变成褐色Ag2S。925银是92.5%的银加入7.5% 的铜及其它合金,使得银的硬度和光泽都有所改善。

B、白银的成色,用千分数表示。足银:含银不小于990‰,印记为足银或S990、银990。

C 银在地壳中的含量很少,仅占0.07ppm,在自然界中有单质的自然银存在,但主要是化合物的状态。 元素在太阳中的含量:(ppm) 0.001 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ppm) 太平洋表面 0.0000001

D 银矿主要有辉银矿,其次是角矿,也有自然银。由银矿与食盐和水共热,再与汞结合为银汞齐,蒸去汞而得银。或由银矿以氰化碱类浸出后加铅或锌使银沉淀而制得。

925银:含银不小于925‰,印记为S925或银925。

区别:925银(sterling silver)为银饰的国际标准,因为硬度增强,所以主要用于制作工艺比较复杂的时尚银饰品,而足银相对较软,不适合镶嵌宝石或精细款式,一般用于制作传统的童锁童镯和老人手镯等。

白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作为货币的

在4000多年前,白银就开始作为货币。

在古代,人类就对银有了认识。银和黄金一样,是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的贵金属,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由于银独有的优良特性,人们曾赋予它货币和装饰双重价值,英镑和我国解放前用的银元,就是以银为主的银、铜合金。在我国清代,1两银子约相当于今天的400-500元人民币(长美注)。

扩展资料:

分类

1、银圆

银圆,也作“银元”,是我国过去市场上流通的一种货币,种类繁多,以清末各种龙洋,民国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袁世凯头像银元、孙中山像船洋最为多见,还有中华苏维埃币、四川"汉"字币等,此外一些外国银元,如站洋、坐洋、鹰洋、日本龙洋等也在国内流通。

2、银条

外性长条状,尺寸不等,重量300克左右,好的成色950‰左右,一般成色900‰左右,以925‰最为多见,是制作银饰的原料。900‰以下的呈灰白色,质坚硬敲打有铜声,底面无蜂窝,火烧后表面显黑红。

3、松江锭

外貌形状似乳头,表面灰黑色,重量180克左右,成色950‰左右,有突出的铅釉,底部具深细蜂窝,每锭上附有15克铅釉,有的地方(北京地区)已经去掉,有打击痕迹,形成上方下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银

银饰的起源与发展

银饰银器的使用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大多用于器皿盛放物品或是食物。而黄金时期则是繁荣昌盛的唐代,不管是做工上还是设计上都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人们逐渐开始使用银饰,如头簪、头钗、耳环、项链、项圈、手镯等。而宋元时期,银饰的制作开始从皇室普及到平民百姓中,设计精美,造型新颖。到了明清时期,女性头戴银饰、男性腰配银挂件已成为一种时尚,银饰文化在民间大展宏图,绽放异彩。现如今,银饰更是我们最普遍的搭配装饰,或简约、或纷繁,每个人都能在银饰中找到自己喜爱的款式。

银饰的历史是什么

自古以来,黄金白银在中国就是富贵的象征,白银更有辟邪化毒的功效,黄金白银在古时不但是做为货币流通,而且上层社会达官贵人的日常餐饮用具、佩带首饰以及一切能象征权力富贵的物品,均是以黄金白银为主的材料打造的。

“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在这一载体中,融合有来自南方少数民族的"耳档",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的“跳脱”,以及从古代饰物中沿袭而来的 “步摇”、“五兵佩”和中国传统的龙、凤、鳞纹样等等。

封建社会和解放前中国的寻常百姓家,由于生活困苦,黄金在百姓中难以拥有,但对美的追求是人不变本性,因此有润泽质感又不张扬的白银自然就成为了百姓制作首饰的主要材料,从而使银饰在中国有了数千年的文化。银饰采用各种加工工艺,加工成的银饰品种类繁多,基本分为耳饰、颈饰、手饰、足饰和服饰5个大类。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黄金首饰已不再是大众难以拥有的奢侈品,并且自从比黄金更稀有的铂金、钻石从欧美流行到国内,黄金、铂金、钻石首饰几乎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首饰品,人们购买几套不同的贵重首饰已不是困难的事。富贵的黄金,纯净的铂金,恒久的钻石拥有了各自不同的寓义和内涵,受到了不同消费者的喜爱,而传统的银首饰,除了一些老人和儿童的银饰,失去了让人拥有的意义和地位,早已不被年轻人青睐。

苗族银饰

进入苗族社会的银饰决不单纯表现为某个民族专有的艺术形态,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混合体。

苗族银饰可分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盛装饰和童帽饰等,都是由苗族银匠精心做成,据说已有千年历史。

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从头到脚,无处不饰。除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外,个别地方还有脚饰。

苗族从古至今都有“以钱为饰”的习俗, 史料也显示,“钱”饰与银饰是同时步入苗族服饰领域的。这种通过“以钱为饰”所流露出来的夸富心态,对于苗族银饰的审美价值取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形成了苗族银饰最基本的三大艺术特征,即以大为美,以重为美,以多为美。

手机

挂件相关的细节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