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宝石 蓝宝石 的加热处理点
朋友问Monica,什么叫加热优化?加热的彩色宝石是否就如翡翠的B货,C货?
其实热优化相当于将“早产”的宝石放在早产婴儿的保育房里培养,类似于再造一个孕育宝石的地下环境。
处理:通过覆膜、辐照、填充等方法将品质不好的宝石或非宝石级别的矿物弄成宝石的样子。处理完就是人工的。翡翠的B货C货属于这一类。
优化:通过加热的方法优化天然宝石,优化完还是天然的。
烧和无烧是宝石级别的刚玉的一种优化方法,通过对宝石加热提升它的净度和色彩。这种方法自从发明以来就广为珠宝界采用,市面上大约90%的红蓝宝石是经过热处理的,也就是“烧过”。
热处理被认为是天然的处理方法,因此经过热处理的宝石,也属于“天然宝石”,全球知名的宝石实验室都认为热优化的宝石属于“天然宝石”。
加热只为更养眼
宝石也是“要面子”的。由于爱宝石的人大多是“外貌协会会员”,色彩明艳动人、内部纯净剔透的宝石才更受买家们欢迎。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科学家用各种方法改善它们的外观,让宝石看起来更艳丽、更纯净。加热,就是其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朋友又问,经常有台湾商家说一度烧、二度烧,是什么意思?
“一度烧”只是将宝石放在高温环境(400-1700度)的环境内加热,而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通过一次加热,让宝石内部的杂质消除,提升宝石的透明度,通过多次加热,可以提升宝石的色彩饱和度。世界各个产地的宝石由于杂质等性状不同,加热的方法也不同,例如马达加斯加的粉色蓝宝石通常是400度加热。
如果热处理时,加入了铍、钛等元素使宝石上色,叫二度烧。
有的宝宝们 还很担心有烧彩色宝石的投资价值是否会受影响
热优化是永久、不可逆、对人体无害的宝石优化方法,经过热优化的石头也是天然的。热优化就相当于给姑娘化妆,不是整容!但也不是什么姑娘化完妆都能屌丝变女神的啊!
请问红蓝宝石为什么要进行加热处理还有什么是红蓝宝石加热处理
由于辛苦挖掘出来的红蓝宝石,几乎只有极小部分的质量不错且具可卖性,其余的部分都是质量不好,价质不高者。热处理可以改善红蓝宝石的颜色,如消除红宝石的紫**调和蓝宝是色斑,加深无色或浅色蓝宝石的颜色,加热处理还可用于消除红宝石或蓝宝石的丝绢光泽或者增强星光红色,蓝宝石的星光现象。
在泰国红蓝宝石重镇詹德文市(Chantabuli),商人们将Bolai所产生的原石,及从世界各地买回的牛奶色原石(geuda),首先把没用或是烧了就破裂的挑出来,其余的统统放到灶子理烧,为了烧出好结果,各门各派各家都使出他们独门的处方和各种不同的温度、时间来处理,其目地是借此一烧,盼望能烧出更好的卖相、颜色和价钱。因此,当灶子一开,有人雀跃欢呼,如中彩券;有人搥胸哀号,如丧考妣。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烧得好的人,总自认为独门秘方有效;失败的人,除了自认倒霉外,还需自我检讨一翻,然后再买再烧毫不气馁。买原石来烧就像开矿一样,是相当冒险。有人因它致富,有人因它倾家荡产,它有如赌博,多少靠运气。客观来看,优化加热处理后的红蓝宝石,其颜色及质量均有显著的提升。这些"经热处理的红蓝宝矿石",在切磨成"宝石"后,经科学鉴定后知道,是热的力量使宝石的内部产生些微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前面所提的独门秘方,大多是没有添加物渗透到宝石中,不会影响到质量优化问题。优化的因子本来就存在宝石中,加热只是让宝石的优化条件突显而已,因此,若是添加物有影响到质量,则不能称之为热处理。例如,扩散(渗透)处理的红蓝宝石(sufface diffusion blue sapphire or ruby),简单说就是人工加色红蓝宝石,台湾市场用"二度烧"这个名称来蒙混顾客。
红宝石的热处理
作为名贵的彩色宝石之一的红宝石,人们对其进行优化处理以改善宝石,具有悠久的历史。目前红宝石的主要改善方法有热处理、充填处理、扩散处理、染色处理等。在不同的条件下,通过热处理的方式对红宝石进行处理,可以达到改善颜色、提高净度、增加特殊光学效应等作用。
有些红宝石由于带有一些杂色调,在氧化环境800-1900℃的条件下,可以去除杂色调,从而让红宝石呈现均匀鲜艳的红,如有些泰国红宝石中常常带有褐色调,还有些越南或缅甸孟素的红宝石中带有一些蓝色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去除褐色调或蓝色调,改善这些红宝石的颜色,让红宝石更加美观。
有些红宝石裂隙比较发育,为了使红宝石内部的裂隙愈合,往往热处理的温度会很高,且加热时间很长,如在1300-1900℃的温度条件下加热10-20小时,在此过程中为了防止高温久烧受热不均导致宝石炸裂,热处理的过程会在硼砂/硅土中进行,而且硼砂会降低红宝石的熔点,使红宝石内部的裂隙愈合,从而提高红宝石的净度。
1.表面特征 (1)颜色分布不均匀 (2)色带的颜色和清晰度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3)局部熔融,刻面腰上出现凹坑或麻点
2.流体包体
(1)指纹状包裹体改变、增多、紊乱且多沿裂隙分布(图3-4)
(2)愈合裂隙及空洞中有助熔剂残余(图5)
3.固态包体
(1)环状应力裂隙(图6)
(2)点针状或白雾状包裹体
(3)浑圆状晶体(图7)
4.紫外荧光
紫外荧光灯下,热处理红宝石局部蓝垩状荧光(图8)
图3 热处理红宝石指纹状包体
图4 热处理红宝石中气液包体受热膨胀,冷却后收缩
图5 热处理红宝石中的助熔剂残余
图7 红宝石由于热处理导致的浑圆状晶体和指纹状包体
- Noindication of thermal enhancement: 未见热处理迹象 - H: Indication of thermal enhancement: 可见热处理迹象 - H(1): Indication of thermal enhancement with minute residues 可见热处理迹象和少量残留物 - H(2): Indication of thermal enhancement with noticeable residues 可见热处理迹象和明显残留物
蓝宝石的热处理一
上次跟大家提到了热处理,那么今天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几种常见的热处理方式。首先我们说说怎么增加蓝色调,让蓝宝石达到矢车菊蓝和皇家蓝,因为这两种颜色的蓝宝石价值最高,最受人们喜爱,所以商家们也往往热衷于处理这样的宝石。产生蓝色调必须在还原环境中即无氧的条件下,或者在富氢或者一氧化碳的条件下加热到1600°C-1900°C,这样可以使原有的三价铁离子变成二价铁离子,这样蓝色就得到加强,含有淡色丝状包裹体的宝石(古达石)变清并变成深蓝色就是这个原理。
还有一种去除蓝色调必须在氧化环境中加热这些蓝色蓝宝石,因为它们含有过量的二价铁离子,从而颜色非常深。在富氧的环境下加热到800°C-1900°C,当然有的公司已经能低至450°C了。这样能使二价铁离子变成三价铁离子,宝石颜色会变浅,能使墨水蓝色的蓝宝石颜色变浅。山东昌乐和泰国的蓝宝石就是用这个方法。
蓝宝石的加压加热处理
蓝宝石热处理的历史背景
红蓝宝石热处理初探可以追溯到公元1045年,使用吹管使处理温度高达1100°C,以去除红宝石的蓝色调。据报道,1916年,昆士兰州(澳大利亚)的深蓝(玄武岩)蓝宝石被热处理以减轻他们的颜色。这个过程适应加热所有深蓝色玄武岩蓝宝石直到今天。随着近几十年来发现了更多的红宝石和蓝宝石矿藏,进一步发展了处理方法。到了20世纪末进入21世纪,出现两种不同处理方式:A:加热时不添加外部来源的着色元素,不填充助溶剂使裂缝“愈合”。加热方法的所有变化都是常见的,并且几十年来仅被测定为热处理。例如:Geuda蓝宝石的热处理、粉色蓝宝石的低温热处理。
B:通过外部来源的着色元素扩散加热以产生颜色或借助助熔剂填充甚至让大多数裂缝重新“愈合”。在这种情况下,每种不同的方法都被具体地表示。例如:铍扩散处理刚玉,铅玻璃填充红宝石。
加压加热的蓝色蓝宝石
用高温和中等压力(~1kbar)加热的蓝宝石于2009年首次进入市场,自2016年以来变得更加常见(图1)。2018年末,(GRS)发布了一项研究,并最终确定这种处理方式是否被具体表示。
图1:加压热处理的蓝宝石
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这种加热过程的新变化主要在于大约1千帕(中等)压力的应用。施加压力的优点是反应动力学急剧加速,因此与传统加热时间相比仅为20-30分钟。另一个方面是,如果原料对其他热处理没有反应或反应不够的情况下,它可以提供一个更好的颜色改善方法(即一个更具吸引力和更饱和的蓝色)。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原料在加压处理后都能得到更好的颜色。图2显示了颜色的变化,一些原料在处理后没有颜色变化,甚至颜色变浅。很明显,每个宝石中微量元素浓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的颜色。 对蓝宝石样品加压处理前后的包裹体特征研究表明,与传统的热处理所产生的特征非常相似,甚至无法区分。与传统的热处理方法一样,在宝石中发现的包裹体可以表现出高温热处理的典型转变(图3)。
图2:顶部处理前,底部处理后产生的颜色变化,一些原料在处理后没有颜色变化,甚至颜色变浅。
图3:加压加热之前(上)和之后(下)的样品,显示了一种具有相当典型的转变的包裹体,它也可以从任何高温热处理中观察到。
对蓝宝石加压处理的耐久性研究,无法证实加压加热蓝宝石的特定脆性。然而很明显,无论采用哪种加热方法,含大量包裹体的低质量原料都可能会产生裂缝引起耐久性问题。
参考文献:InColor Spring2019 作者BMichael S. Krzemnicki, L. Cartier, R.W. Hughes, T. Leelawatanasuk, L. Kiefert, G. Choudhary, S. McClure, C. Milisenda, E. Gambini, S. Kim, D. Schwarz, C. Dunaigre, Y. Horikawa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