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馆的琥珀秘籍立陶宛馆的“琥珀”秘籍立陶宛馆内的小型购物区,初看一眼还以为摆放的是塑料项链,其实是珍贵的琥珀饰品。随意拿起一颗对着灯光仔细察看,就能发现里头

立陶宛馆的琥珀秘籍

立陶宛馆的“琥珀”秘籍

立陶宛馆内的小型购物区,初看一眼还以为摆放的是塑料项链,其实是珍贵的琥珀饰品。随意拿起一颗对着灯光仔细察看,就能发现里头的小黑点原来是千百年前被树脂包裹的倒霉飞虫,对此,不少游客都发出了“啧啧”的赞叹和称奇声。琥珀虽然没有黄金的耀眼、钻石的璀璨,却别有一番含蓄的自然美,带有几分神秘色彩。据介绍,全球大部分琥珀都出产于立陶宛,今天走在立陶宛的海滩上,还可以不时捡到天然琥珀。

定居琥珀大国立陶宛团购波罗的海的天然琥珀何为真正无优化立陶宛琥珀

东欧立陶宛天然琥珀纪念品“木材和琥珀” Magnetas "Lietuva

  纪念品大小 7,5x6 cm

东欧立陶宛直送天然虫珀(400万年前的琥珀礼盒) INSECT AMBER FROM LITHUANIA

立陶宛直送极品AAAAA天然花珀项链 ( 三色) AMBER RAINBOW FROM LITHUANIA

立陶宛的黄金琥珀

  琥珀素有“立陶宛的黄金”、“恐龙的黄金”之称,就某种意义而言,此说法不无道理。琥珀原为松柏树脂,落地后在数百万年间成为化石。就其演变的时间而言,的确可以与远古前便神秘消失的恐龙媲美。在立陶宛,许多海报和宣传画册上都可以看到庞然大物的恐龙嘴里衔着一块晶莹剔透的黄色琥珀。如果问起立陶宛人琥珀的由来,或许你会听到有关朱丽特女王和渔夫卡斯泰替斯之间那凄惨的爱情故事:当皮尔库纳斯神发现大地的凡子竟敢触碰波罗的海的女王,盛怒之下,抛出一道光束,摧毁了海底的琥珀宫殿,使渔夫和他的船一同溺入海底。从此,海浪将琥珀宫殿的碎屑一点点冲到岸边,特别是风暴过后,沙滩上到处是散乱的琥珀碎片——女王的眼泪。她的泪水至今还在流淌。

  位于东欧西部、濒临波罗的海的立陶宛,美丽而 幽静。在这方圆不足 7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千百年 来居住着善良、热爱和平的立陶宛人。据立陶宛的文 化官员高尔卡斯先生介绍:由于立陶宛独特的地理位 置——欧洲的心脏,使其历史上饱经战争创伤,多次 被欧洲殖民主义者占领。多少年来,立陶宛人为了和 平、独立而英勇地奋战,或许正因如此,立陶宛人备 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自由。立陶宛人非常感谢大自然对这个国度的慷慨。尽管这里没有起伏连绵的山脉,没有郁郁葱葱的森林,然而,她那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金色的沙滩,无垠的平原多么秀美旖旎的风光!

  史料记载,首批到立陶宛定居者在旧石器时代。其中一部分人来自维兹拉中游西南地区,他们在这里永久安顿下来;而欧洲西部的一小部分人到这里不久又离开了。这些人便是最早的立陶宛人。科学家认 为,5000 万年前,这一带曾是一片茂密的森林,由于 一时气候变暖,促使松树分泌出大量树脂,树脂落地 后聚积在一起并粘裹住周围的昆虫、植物及动物毛 发。尔后,天气突然转冷,随着冰川时期的到来,汹 涌而至的海水吞噬了这些凝固的树脂。数千万年的演 化,这些树脂终于变成了琥珀。如今,风暴过后,人 们漫步在海岸边,仍可以信手拈来几块琥珀。

  最初,琥珀一词便是特指波罗的海琥珀。波罗的 海的琥珀占世界琥珀总产量的 90%,并以其珍贵的内 涵物而著称,因为这些内涵物均是数千万年以前的原 始生物,其中有许多早已从地球上消失。在琥珀的内 涵物中,最常见的“俘虏”是林中的蜘蛛,它们习惯 于生活在植物上、树皮下。人们发现琥珀中的蜘蛛多 达 267 种,其中大多是热带或亚热带的。令人叹为观 止的不是蜘蛛的本身,也不在于它们在木片等物上编 织的纤细的蜘蛛网或露珠,而是蜘蛛口中的捕获物, 它们是那样地惟妙惟肖,被永远地固定在那里了。

  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有一座别具特色的琥珀雕塑博物馆。该馆在前后 7 年间,共收集了 8 位艺术家 43的作品及其收藏品,于 1998 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博 物馆的陈列方式给人印象颇深:精美的玻璃展框铺着 一层浅浅的细沙,一颗颗造型独特的琥珀错落有致地 躺在沙子上。令参观者犹如漫步在波罗的海岸边,使 人产生回归自然的感觉。无人能够确切地说出人们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用琥珀来制作装饰物、护身符的。最古老的琥珀物品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末期,那是一只发现于汉堡附近的一个驯鹿场的琥珀盘子,或许是因为在这一时期人们学会了使用身边一切可以使用的东西,包括:动物牙齿、贝壳、石头,并用这些制造装饰物和护身符,而被海浪冲刷到岸边的琥珀正好适用。在新石器时期和 旧铜器时期,波罗的海一带有 3 个加工琥珀原材料的 地方,即:普鲁士的桑比阿半岛,立陶宛的斯文托基 的村庄和拉脱维亚鲁班湖附近的村子。

  科学家证实,琥珀贸易初始于新石器时期,由波罗的海东岸开采的琥珀传入中欧直至埃及。波罗的海的 琥 珀 珠 在 公 元 前 约 微的发丝和鳞屑都可以清楚地看到。绝大多数昆虫是 3000 年法老的金字塔墓 活着的时候被“套牢”的,有的是被风吹的,有的是 中曾出土过。公元1~3世 因为一大股松油一下子涌出,使歇息在树干上的昆虫 纪,人们开始与罗马帝国 猝不及防而落入“虎口”。琥珀内物种体积都很小,且 及其殖民地进行广泛的琥 多数是生长在森林中的,因为稍微大一些的可以逃 珀贸易,由此形成了“琥 生,而水中生物也极少被套住。只有那些生活在干燥 珀之路”。“琥珀之路”在 地区,初春又不能飞行的昆虫才容易被松油粘住。

  立陶宛历史上的作用不亚 从立陶宛艺术家和能工巧匠的手中,人们看到, 于中国古代的“丝绸之 琥珀与艺术家之间是一种对话与互相理解的关系,无 路”。当时的希腊和罗马 论何时。在博物馆里,一尊用琥珀雕刻的古朴的《大帝国称立陶宛的琥珀为象钟》,其造型是一对大象用弯曲的鼻子支撑着一只 “北部黄金”,一小块琥珀 镶嵌在琥珀中的时钟,其憨态可掬。琥珀雕塑作品甚至比一个年轻力壮的奴隶的价值还要高得多。 《早晨》,描写的是一对老夫妻,老头儿坐在那里,一 直至13世纪,居住在波罗的海沿岸的人们才开始 手拿帽,一手端碗;老太婆弯着腰,一边往碗里倒着 从岸边收集琥珀,他们用拉网的方式将琥珀从海底捞 什么,一边跟老伴儿窃窃私语。老头儿的坐姿,特别 出。这种作业常在夜晚,人们在离岸不远的树上或山是他的笑容,酷似中国的大肚子弥勒佛。从他那开心 头上点燃焦油桶照明。后来,人们把拉网织得更大,这 的笑容里,不难推测老太婆的甜言蜜语定会令他开怀 样可以延伸到浅水区,网上还带有特殊的钩子,能把 痛饮。立陶宛的艺术家说:“琥珀是一种宝石,一种能埋落在海底的琥珀钩起,使其落入网袋《大象钟》:犹如“二象戏珠”。中。当潜水服问世后,人们便穿着它直接从海底收集琥珀了。

  真正的商业性挖掘琥珀是1854年。当时在CURONIAN湾附近发现了大量沉积的琥 珀。当地的两位犹太人开了一家公司并很 快发了横财。稍后,在蒸汽挖掘机的帮助 下,每年有30~50吨琥珀被开采出来。他 们在那里建了一家加工厂,把加工后的琥 珀销往世界各地。直至19世纪末,腰缠万 贯的商贾才放弃了这个海湾。近期,人们又恢复了对这一地区的开采。尽管现代化的科技手段 在森林中燃起熊熊大火又能再生的宝石。”艺术家的创 不断翻新,但这里的人们仍沿用古老的开采方法—— 作使琥珀这种珍贵的宝物在立陶宛的文化中占有非常 拉网。当今的波罗的海,每天都有30多人在这里拉网, 重要的位置。在维尔纽斯的琥珀雕塑博物馆里,人们 如幸运的话,他们每天可捞到 30~50 公斤的琥珀。 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到艺术品本身的内涵,也可以看出中世纪初,琥珀被制成念珠和小型十字架。到 艺术家们最爱的艺术形式。高尔卡斯先生说:“琥珀与 17~18 世纪,琥珀制成的艺术品开始盛行。那时,工 立陶宛艺术无法分开。在立陶宛的作家、诗人的笔下: 匠学会使用车床并掌握了用机器切割、抛光、打磨琥 胸前佩带着一串琥珀珠项链,身着民族服饰的少女是 珀的技术。当时最著名的成品均出自丹西戈的手工作 人们歌颂的典型,是民族的象征。”如今,琥珀珠已成坊。

  立陶宛的琥珀以其内涵物的丰富而著称,而且其遗产之一。为立陶宛民族服饰的一部分,是这个民族重要的文化。

手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