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之后,法国矿物学者德牧尔以圆明园内被抢夺的赃物为标本,将和田玉和翡翠进行了对比检验测定,根据两种玉在硬度上的细微差异于1863年无耻地命名和田玉为“软玉”(Nephrite)、翡翠为“硬玉”(Jadeite),从此让和田玉背上“软玉”的黑锅,至今无法翻案。
和田籽玉的特点油润度是和田籽玉区别于其他玉种最主要的特质,也是和田籽玉最有魅力的品质,这种油润度很难以籽料的化学成分得到解释(因为其他玉种的成分也都是透闪石为主要成分,所以从检测机构的鉴定证书上是无法看到“籽料”的鉴定结果)。籽玉魅力就是源自于这种说不清的状态。
细度取决于籽料形成时的玉化程度,玉化得好细度就好,玉化不好,颗粒就会粗,肉眼或灯下能看到明显的结构,甚至会出白花点。用生活中例子来解释就更为直观:用开水冲调藕粉时,容易产生小白疙瘩,这就是没有“玉化”好的部分。另外,籽玉的细度是与生俱来的,不可能通过盘玩而改善的,一些商家经常会以此说法来掩饰结构疏松的不足,这只不过是一种不科学的说辞。试想,上亿年形成玉质结构能在几年、十几年就被改变吗?
和田籽玉的白度有讲究白度比较好理解,籽玉的白度并不是纯白色,是带有油润感的白,白中略带有淡青或淡粉的色调。所谓羊脂玉就是指白度和细度像刚刚凝结的羊油。而且籽玉的白不是绝对的,没有最白,只有更白,因为总能找一颗更白的籽玉。所以用“几级白”来描述白度是不严谨的,因为每个人对白度的视觉感受是有差异的。
浑厚度是籽玉所表现出的最为人性化的特质。有了油润度、细度和润白的籽玉,会在视觉上给人以温润、内敛、深邃的视觉感受。正因为这种特质,儒家文化才将玉的品质与君子美德相关联,也使玉有了深刻的精神内涵。所以浑厚度是籽玉的灵魂和神韵。
皮色是最为直观的特征,这层薄薄的皮色是由于金属离子沁入籽玉表面而形成。皮的颜色主要有红色系、黄色系和褐色系,以红色系为贵。皮子的细度和油性能够让皮色更有活性,是加分点。皮子所构成的图案则是欣赏籽玉自然美的另一个赏点。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