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能遇到一些江湖上的“大仙”,一见东西就说:“你这是俄玉”或“这是昆仑玉”。我总是不客气地回敬说:“你看那一块最像,你挑出来,你具体地给我讲出几条特征来,

  经常能遇到一些江湖上的“大仙”,一见东西就说:“你这是俄玉”或“这是昆仑玉”。我总是不客气地回敬说:“你看那一块最像,你挑出来,你具体地给我讲出几条特征来,你要讲的有条有理,我就把它当学费送给你,我向你学习,眼力好的话,多挑几块或全挑走也行”。结果到目前为止,好几年多过去了,这样的能人一个也没遇到。想交一个有水平的朋友还真不易。江湖上真正有水平的人太少,而有水平的人反倒不胡诌乱说;另一原因是对于成品,要搞清产地,除了一些特征明显的外,确实是比较困难的。

 

迷信和田玉的产地

 

  和田玉的“质”才是关键

 

  其实对于绝大多数玉器爱好者或收藏者来说,你买的是某一块或几块玉,你学会如何识别这块玉的真假,如何评价这块玉的好或不好,这才是最关键的,你又不是在买玉矿或买山头,如果是在买玉矿或买山头,那肯定要计较哪个矿能出好料,哪个山头有好矿了。所以,功夫要用在正经地方上,这个起码的道理你要先搞明白。你对玉器本来就不甚了解,他却给你大谈连他自己也没搞明白,甚至连真正的专家也认为是棘手的产地问题,这是为了让你误入歧途,这是小人。和田玉是君子玉,喜欢和田玉就应近君子而远离小人,在识别和田玉的问题上,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是:把神秘的和田玉解单化,明朗化,让你很快就找到识别和田玉的切入点,这就是君子;反之,把和田玉越说越神秘,越说越虚无缥缈,越说越离奇,那就是小人。看人和看玉是一个道理,要通过具体的内涵来分析。

 

  评价和田玉首先要认识和田玉,了解和田玉的一些最基本的理化光学特性,这样最起码就可以避免花几千甚至几万买一只大理石的手镯,还美滋滋地全然不知。这样的事例很多,本人认识一位颇有风韵女士,她让我看她戴的手镯,我从玉质的条状纹理结构判断是大理石,就直说:“这手镯是大理石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阿富汗玉,不值钱”。您猜她如何回答,她说:“你不懂,这也是一位做玉器生意的朋友送的,人家说这是地道的新疆和田羊脂玉手镯”,我较真,用大头针轻轻划了一下,白粉子就被划出来了,说明硬度很低,的确不是和田玉,她服了,非常失落,我还得安慰人家,说:“朋友送的你就好好戴着吧”。像这样的商家,连这么痴情的朋友都要骗,别人他还在乎么?所以,对于一般的消费者或刚入门的收藏者来说,认识和田玉才是关键。认识了和田玉后,评价它的好或差就要从“纯净度、细腻度、老熟度”这几方面入手,对于白玉,马学武大师有“白、润、细、韧、俏”的五字标准。而不是听信一些江湖谣传,然后又道听途说,冒充内行。其实搞明白产地问题,不如搞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好玉。

 

  最后还是那句话,每个地方产的和田玉都有自己特性,同样每个地方产的玉都有好坏之分,籽料也有垃圾籽,一文不值只能当石头用,广西料也有品质好的料子可以达到宝石级,所以看玉要看品质而不是产地,千万不要花重金买一些垃圾籽料或者和田出产料。

 

  和田玉的各种皮色是经历数万年的地质运动的化学反应而形成的。玉是体、皮是衣,先有体后有衣,皮可以作为鉴别和田玉是籽料还是山料的标志,也是美化和田玉的装饰品

 

  现在bd官方网市场有一种观念,即带皮的玉才是好玉。有的消费者在购买玉石时,十分注重外皮,专挑带皮的买,这是否合适呢?首先我们应认清什么是和田玉的外皮?

 

  关于和田玉玉皮的说法

 

  从矿物学的角度讲,无论是玉的色皮还是原皮,只是和田玉的保护层,皮色是和田玉的外部特征。有关玉皮的说法概括有几种:

 

  1、璞。古人把蕴藏有玉之石或未加雕琢之玉称之为璞。璞也有皮的含义。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凡璞中藏玉,其外皮曰玉皮”。

 

  2、沁或浸。有的专家学者把玉器经长期浸泡形成的不同氧化色称“沁”或“浸”,也有人把籽料次生氧化色称为沁色。

 

  3、氧化作用。这是矿物学家的称呼,由于和田玉长期在河床中浸泡,玉中的氧化亚铁在氧化条件下转变成三氧化二铁。

 

  大多数玉的皮,都是和田玉中的氧化亚铁经过长期浸泡等条件在籽料外部形成的各种皮色。这种皮色,其形状千姿百态,可以说无一相同。有的像云朵状,有的像弧线状,有的像散点状,或大或小,或圆或方,或长或短,或不规则;其颜色也丰富多彩,如秋梨皮、枣红皮、虎斑皮、葵花皮、洒金皮、乌鸦皮、鹿皮、桂花皮、芦花皮……

 

  和田玉的皮分色皮和玉皮两种,色皮因玉的地质结构、生成条件、年代的长短不同,厚薄也略有差异,但一般都在1毫米左右。而玉皮为和田玉包裹的围岩。

 

  眼下的和田玉市场重皮似乎成了流行病,爱皮重过赏玉,甚至一皮遮百丑。只要皮好价就高出一大截,玉质、油性、韧性、密度、硬度、光泽均不以为然。如此爱皮,势必干出“买椟还珠”的傻事。这也催生了造假皮现象成风,假皮造得让人难辨别真伪。许多玉雕大师无不痛心疾首地说:“由于绝大多数收藏爱好者分辨不清各种玉料产地以及相应的品级,只好单凭皮色来鉴别是否为子料,最终陷入只沉迷于皮色而忽视了玉料本身材质的收藏盲区。”

 

  玉雕收藏者的这种偏好,也直接影响了市场销售趋势。由于大部分爱好者只会认皮色和白度,不少人贪图小利,认为多花几百,上千元钱(四五年前的价)就能购买到所谓高档的“红皮”、“黄皮”等籽料作品,这促使了假皮的泛滥。

 

  和田玉的皮色,大多是在玉的质地密度不大、硬度不够,尤其是在有绺裂的地方,通过氧化着色,真正的好玉是“吃”不进去色的。

 

  真正懂和田玉的人,只会把玉的皮色视为美人之衣,恋花之蝶。把和田玉的皮色剥去,内在才是美玉。玉是体,皮是衣,先有体后有衣,皮是美化和田玉的装饰品,皮可以作为鉴别和田玉是籽料还是山料的标志。因此,和田玉的美主要在自身的“体”上,而不是皮。

手机

和田玉 相关的细节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