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籽玉好在哪里?
如果仅比白度,俄料、青海料的白可以轻松赶上甚至超过和田籽玉的白,和田籽玉之优优在何处?和田籽玉价值之高又为何而高呢?这我们就要回过头看看古人为何崇玉,爱玉,佩玉,玩玉的了。“石之美者谓之玉”,玉之所以区别于石,是因为玉之美,而非玉之白。真正主导玉之价值的,是玉的温润之泽。一旦玉友更加深入地玩玉,“老气”、“老结”、“老 坑”、“熟糯”等等一些比“白度”虚无飘忽得多的词语便会在耳边频繁出现,而事实上这些无标准可循的“标准”,却是对和田玉理解必须跨过的一道“槛”,一旦融通,便是玩玉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在我看来,上面的一些词汇可以概括为籽玉的“成熟度”,这个“熟”在籽玉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熟”的和田籽玉什么样?
看结构。“无结构”是现今常被提起的一个词,而如何才算无结构其标准却又不一。在我看来无结构必须是在任何自然和人造光源条件下肉眼直视观察玉内无任何结构。无结构就意味着玉质极致密,是纤维状交织结构的极端形态,因此无结构的“熟”玉密度和硬度会比一般的玉石略高,而玉薄之处有时会显透,但区别于青海料水性的“嫩透”,是韧性与刚性并存的“熟透”。整体观察“熟”玉的质地柔韧中又透显出刚性,会散出一种宝光感。 看玉色。老玩家都会有一个感觉,往往质地特好的籽玉很难达到特级白的标准,而色极白的籽玉往往质地又会显疏松,有干涩之感。这就如同雪与冰的关系,两者本是同一物质,雪的结构疏松,更易折射光线,就显得很白,而一旦由雪变为冰以后,结构紧了密度高了,颜色也就没那么白了。而我们看“老熟”的籽玉,有人说它的白色会微泛黄,有人说它的白色会微泛粉,其实都是想形容“脂白”这个概念,“脂白”绝不是雪白,更不是纸白。“熟”玉之色应是有油脂光泽的暖白色调,这种色调自然而然地会给人一种精光内蕴之感,不是极白,却又比极白更让人感觉心情静谧,似乎玉与人可以由此而融为一体。“熟”玉之色的“暖”是必须被强调的,色可以偏青,但绝不可偏灰偏冷,否则它又如何能被称之为“熟”呢?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手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