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资源会枯竭吗?
港台玉商是早期庄家。和田玉的繁荣,要归功于港台地区玉商。在80年代初期,和田玉与昆仑玉、俄罗斯玉的价格相差无几,是港台玉商发现了和田玉的价值所在,自80年代末开始疯狂收购和田玉籽料,使和田玉成为市场上最昂贵的玉料,就连现在的和田白玉的抛光工艺,都是由台湾玉商提出的。 和田玉资源或枯竭。截至目前,全球黄金总储量为11.57万吨,6000多年来已开采的黄金为17.13万吨,按此速度,黄金还可供开采700多年;全球白银总储量为51万吨,未来18-23年白银将被开采殆尽,到2020年白银将现供需缺口。而中国的和田玉储量为28万吨,理论上还可供开采160年左右,但由于和田玉无法像金银那样提纯和回收,且为一次性加工,无法再生,未来几十年内资源将面临枯竭。和田玉雕说蝉
蝉,是玉器的常见题材之一。据考证,玉蝉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期。早年的蝉,因其蜕壳变化的特殊性而被古人所看重,并以此赋予了它脱胎换骨、复活再生的神秘寓意。其后,人们又因蝉栖于高枝、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的特点引申出了更多的寓意,将蝉视为清高、廉洁的代名词。 古代玉蝉按用途分为唅蝉、佩蝉、冠蝉三种。唅蝉,即含在口中随葬的玉蝉,一般刀工简单,无穿眼;佩蝉则是用来当作佩饰的玉蝉,顶部有眼,以便于佩戴;冠蝉就是镶嵌在帽子上的饰物,也无穿眼。历代文人墨客,对于蝉都有着别样的情愫,《唐诗三百首》中就有不少关于蝉的诗句,其中不乏寄情佳作。初唐虞世南的《蝉》就是较具代表性的一首。 初唐虞世南诗《蝉》中,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之句,认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由于蝉身居高树之上,而并不是凭藉秋风。言外之意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此件作品即取意于此。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又赋予了蝉更多的含义。例如在腰间佩挂玉蝉,谐音“腰缠(蝉)万贯”;佩挂在脖子上的则名为“一鸣惊人”;伏卧在树叶上的玉蝉,又寓意“金枝(谐‘知了’音)玉叶”或“守住大业(叶)”等等。 从古到今,在中国的各类工艺品里,蝉的身影时时可见,其中更不乏精品之作。有人为此戏谑的说,真蝉聒噪,假蝉却令人神往,在这一点上,蝉还真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手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