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五德
在《说文解字》面世之前,春秋时期山东的孔夫子、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的孔圣人,已经将中国人对玉的评价作了个很好的总结。他说“昔者君子比德于玉”,意思是在他以前,夏商周甚或更早些的时候,学识渊博而又品德高尚的人便喜欢将自己与美玉相媲美,便要向玉看齐。于是,孔圣人满怀崇尊之心总结了古人对玉的认识,为美玉画了一幅工笔画,说玉有“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11种美德。“昔者君子比德于玉”,就实在是太对了。 所以呀,“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身上佩挂着的玉器是不会取下来的。天长日久地演变着,人们发现,要与美玉比美德,无异于做个苦行僧,那样的十全十美是不现实的,那样的比法,可不是说几句大话便办得到的。于是比一比其中的几种,玉的十一种美德中,“温润而泽”、“垂之好坠”、“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瑕不掩瑜,瑜不掩瑕”以及“气如白虹”,渐渐的尤为被人看重,这就人性化多了。于是,爱玉的人便得着一个选择玉的标准:玉的五德。
人有情,玉无价
俗话说,千种玛瑙万种玉,玉是自然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因为受外界影响不同,所以形成的内部情况也不同,就有了万种玉之说了,其实何止万种呢?应该是一块玉一种情况,经常是一块料中的玉质质地,颜色也不尽相同。老玩家可能看到,有时候,即使在一块料中,它的颜色也会有不同,有白,青白,青等不同颜色都在一块料中出现。 再来说说一块玉料的利用问题,一般商家在切开玉料以后,首先挑玉质好的地方看能不能出手镯,因为手镯最出钱,手镯看似不过几十克料,但对玉料要求很高,玉质好,料块要够大,没有裂纹,杂质要少,颜色要好等等,然后余下的镯芯,边角料等都可以有效利用,现在的加工品种多,只要料好,基本上没有扔的,最小的可以做几毫米的小珠子,所以你要和人要料,人家给你了,这是人情,更不要提出你没用的料给我点,其实没有没用的料。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手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