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写道:“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没有癖好的人不可交往,因为这样的人没有深厚的情感,没有痴念的人也不可交往,因为这样的人没有天真的气质。癖好和痴念,是对某些人、事、物深度入迷。癖和痴都是病字头,在造字之人看来,深度迷恋、近乎偏执就是病了。只是这病,于他人无害,于自己有益,也就不必医治了。玉痴,就是对资深和田玉玩家的昵称。诗仙李白,酒圣杜康...

明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写道:“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没有癖好的人不可交往,因为这样的人没有深厚的情感,没有痴念的人也不可交往,因为这样的人没有天真的气质。癖好和痴念,是对某些人、事、物深度入迷。癖和痴都是病字头,在造字之人看来,深度迷恋、近乎偏执就是病了。只是这病,于他人无害,于自己有益,也就不必医治了。


玉痴,就是对资深和田玉玩家的昵称。诗仙李白,酒圣杜康,药神孙思邈……“痴”字,与仙、圣、神一样,表示登峰造极之后的某种境界,玩玉入了迷,近乎偏执,便是癖,便是痴。除了玉痴,还有茶痴、书痴、画痴、花痴……就连养乌龟,也能成龟痴。

在大明朝,有位不爱江山爱木工的皇帝——明熹宗朱由校,这位不称职的皇帝,痴迷于木工,精研创新,对明代家具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上溯至元朝,亡国之君元顺帝痴迷于设计,他设计改进的中国传统报时器——宫漏,就连明朝人编修《元史》时都叹服地评价道:精巧绝出,人谓前代所无。

再上溯至宋朝,宋徽宗赵佶表示:朕只想安静地搞艺术。这位坐错了位置的皇帝,痴迷于书法、绘画、宗教、茶道、音乐、收藏等,而且在每一方面都造诣极高,尤其在书画两方面,其作品的艺术成就可以傲视整个宋朝,大名鼎鼎、沿用至今的瘦金字体就源自于他。


这些人作为政治家是不合格的,于国于民都有极大的害处,但是他们在其他方面取得的成就不应该被抹杀。玩物切不可丧志,玩玉也一样,以玉明志,以玉养志,方得长久。

有人穷尽毕生,上下求索,修身养德,将自己修炼为正人君子,在道德、品行方面无可挑剔。这样的人受人尊崇,但对于和他们打交道的人来说,他们未免不食人间烟火,难以亲近。

让人容易亲近的人,都有几分痴心,有一些癖好,有几分童心,几分天真,甚至有一些明显的缺点,他们真实,亲切,血肉丰满,可见真性情,这样的人,接地气,好交往。

这样的人,内心厌恶世俗,不愿同流合污,但是他们又不清高避世,而是在红尘中摸爬滚打,沾染一身烟火气,却依旧光洁。所谓红尘之中好修行。

和田玉,在山川、河流、深坑、戈壁、峡谷……都有它们的存在,它们不是藏于深闺、匿于高阁的“见光死”。它们身在红尘,却从未改变本性,外界物质的打磨和沁入反而为它们内添光华、外着皮色。

日月的精光蕴蓄于内,让玉质变得老熟油润,凝脂欲化;其他元素的附着和沁入形成丰富的皮色,让玉更具有观赏性,俏色而雕又体现出了玉雕匠人们的巧思。


和田玉,是辗转于红尘世界的灵物,和光同尘,却顾自高洁。

痴迷于玩玉之人,如玉一般,不矜不伐、温和风雅,又因其痴和癖,多了地气和真气,其人可亲、可爱、可近,受人爱慕。

人要有癖好和痴念,但是要雅。玩玉,就很雅,雅在哪里?

其一,玉的文化内涵深厚。与玉有关的诗词歌赋数不胜数,不胜枚举。“白茅纯素,有女如玉。”“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天公娇子性通灵,风沙磨砺俏玉容。”……在浩瀚的中国文典中,玉始终是美好的意象,用来指代和借喻美好的人、事、物。中国人爱玉、赏玉、戴玉、藏玉之风经久不衰,玉在世人心目中有着无比美好的形象,有着非同寻常的分量。


其二,玉是美好品德的象征“金玉有本质,焉能不坚强。”“脱胎玉质独一品,时遇诸君高洁缘。”圣人孔子将玉用来比附君子的美好品德,自此开启了以玉比德的传统,承传至今。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玉所比附的美好品德,其内涵愈加丰富,其受众愈加广泛。人人崇玉、敬玉、赞玉,因为玉象征君子之德。

其三,玉意味着低调奢华有内涵。玉是至臻至绝的稀世珍宝,价格昂贵,懂的人过目便知玩玉人的身价。



“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玉的光泽内蕴,收敛而沉稳,是低调的典范。


玩玉之人的内涵,则体现在品位和文化上。玩玉、赏玉,除了财力,知识和文化的门槛同样高。分辨玉之真伪,需要鉴别力,赏玩玉之美,需要审美能力,读懂玉的魅力,需要精通玉文化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越渊博,文化愈深厚,对玉的解读愈深刻。玩玉之人的内涵由此可见一斑。

文章来源于美乐饰和田玉:https://www.jade999.com/wenhuashoucang/2296.html

手机

和田玉 相关的细节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