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能遇到一些江湖上的“大仙”,一见东西就说:“你这是俄玉”或“这是昆仑玉”。我总是不客气地回敬说:“你看那一块最像,你挑出来,你具体地给我讲出几条特征来,你要讲的有条有理,我就把它当学费送给你,我向你学习,眼力好的话,多挑几块或全挑走也行”。
结果到目前为止,好几年多过去了,这样的能人一个也没遇到。想交一个有水平的朋友还真不易。江湖上真正有水平的人太少,而有水平的人反倒不胡诌乱说;另一原因是对于成品,要搞清产地,除了一些特征明显的外,确实是比较困难的。
识别玉的真假是关键其实对于绝大多数玉器爱好者或收藏者来说,你买的是某一块或几块玉,你学会如何识别这块玉的真假,如何评价这块玉的好或不好,这才是最关键的,你又不是在买玉矿或买山头,如果是在买玉矿或买山头,那肯定要计较哪个矿能出好料,哪个山头有好矿了。所以,功夫要用在正经地方上,这个起码的道理你要先搞明白。不要轻信江湖上那些所谓的专家或能人,那些动不动就说“这是俄料”,“那是昆仑料”或胡乱宣扬“现在没有羊脂玉”的商家,是为了让你买他柜子里那些染色的石头。
你对玉器本来就不甚了解,他却给你大谈连他自己也没搞明白,甚至连真正的专家也认为是棘手的产地问题,这是为了让你误入歧途,这是小人。和田玉是君子玉,喜欢和田玉就应近君子而远离小人,在识别和田玉的问题上,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是:把神秘的和田玉简单化,明朗化,让你很快就找到识别和田玉的切入点,这就是君子;反之,把和田玉越说越神秘,越说越虚无缥缈,越说越离奇,那就是小人。看人和看玉是一个道理,要通过具体的内涵来分析,如果按河南河北来区分,那肯定不是君子逻辑。
如何评价玉的好坏评价和田玉首先要认识和田玉,了解和田玉的一些最基本的理化光学特性,这样最起码就可以避免花几千甚至几万买一只大理石的手镯,还美滋滋地全然不知。这样的事例很多,本人认识一位颇有风韵女士,她让我看她戴的手镯,我从玉质的条状纹理结构判断是大理石,就直说:“这手镯是大理石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阿富汗玉,不值钱”。您猜她如何回答,她说:“你不懂,这也是一位做玉器生意的朋友送的,人家说这是地道的新疆和田羊脂玉手镯”,我较真,用大头针轻轻划了一下,白粉子就被划出来了,说明硬度很低,的确不是和田玉,她服了,非常失落,我还得安慰人家,说:“朋友送的你就好好戴着吧”。像这样的商家,连这么痴情的朋友都要骗,别人他还在乎么?他能不骗你吗?所以,对于一般的消费者或刚入门的收藏者来说,认识和田玉才是关键。
认识了和田玉后,评价它的好或差就要从“纯净度、细腻度、老熟度”这几方面入手,对于白玉,马学武大师有“白、润、细、韧、俏”的五字标准。而不是听信一些江湖谣传,然后又道听途说,冒充内行。其实搞明白产地问题,不如搞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好玉。
最后还是那句话,每个地方产的和田玉都有自己特性,同样每个地方产的玉都有好坏之分,籽料也有垃圾籽,一文不值只能当石头用,广西料也有品质好的料子可以达到宝石级,所以藏玉认为看玉要看品质而不是产地,千万不要花重金买一些垃圾籽料或者和田出产料。
许多玉雕大师无不痛心疾首地说:“由于绝大多数收藏爱好者分辨不清各种玉料产地以及相应的品级,只好单凭皮色来鉴别是否为子料,最终陷入只沉迷于皮色而忽视了玉料本身材质的收藏盲区。”
玉雕收藏者的这种偏好,也直接影响了市场销售趋势。由于大部分爱好者只会认皮色和白度,不少人贪图小利,认为多花几百,上千元钱(四五年前的价)就能购买到所谓高档的“红皮”、“黄皮”等籽料作品,这促使了假皮的泛滥。
和田玉的皮色,大多是在玉的质地密度不大、硬度不够,尤其是在有绺裂的地方,通过氧化着色,真正的好玉是“吃”不进去色的。
真正懂和田玉的人,只会把玉的皮色视为美人之衣,恋花之蝶。把和田玉的皮色剥去,内在才是美玉。玉是体,皮是衣,先有体后有衣,皮是美化和田玉的装饰品,皮可以作为鉴别和田玉是籽料还是山料的标志。因此,和田玉的美主要在自身的“体”上,而不是皮。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