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玉友让看帮忙看一些和田玉的首饰,我发现基本都是韩料所做,没有什么收藏价值。所以呢,明月认为应该好好像大家普及一下韩料。
韩国也产“和田玉”,属于广义的和田玉,产自韩国春川市郊区,产状多为山料,无籽料,白玉为重要品种并居多,糖料极少,业内称“韩料”。
在广义和田玉中,韩料是被玉友们比较排斥的一种料子,2003年前因为不被韩国本国人认可,虽然储量丰富,但产量不大。随着2003年11月我国实施的《珠宝玉石鉴定国家标准》,和田玉不在具备了产地的含义,而是把透闪石矿物组成的玉石统称“和田玉”,在青海料、俄料开始被玉友们接受的同时,特别是奥运会导致青海料、俄料价格疯涨后,符合“和田玉”标准的韩料,进入过国内市场。
韩料玉蝉
由于韩国玉能由鉴定机构根据《珠宝玉石鉴定国家标准》鉴定为“和田玉”并出具珠宝鉴定证书,在利益的驱动下,其产量逐年猛增,并在国内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白玉市场。韩国玉摇身一变,成为了我们许多中国女士身上佩戴的玉饰了。由于近些年和田玉资源越来越稀缺,供给严重不足,而喜欢和田玉的人越来越多,供需严重失衡,和田白玉价格不断暴涨,这就给韩国玉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韩国玉原料价格这几年由于需求旺盛,价格也在扶摇直上。但整体来说,由于韩料开采难度低,产量大,且不被玉友接受的原因,所以价格相对低廉,与其他产地的料子(如青海料、俄料)比较起来价格也要低很多。
韩料玉镯
提醒玉友注意:目前市面上特别是一线、二线城市的许多大商场和田玉专柜,卖的和田玉白玉许多是韩国玉(即韩国产的和田玉)。那些泛黄、灰黄、青黄(也有少量很白的)的镯子(折后卖价两三万的)、挂件,特别是金镶玉挂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是韩国玉。韩国玉符合国家关于和田玉玉种的标准,所以也能鉴定为和田玉,商家可以出具和田玉的证书及发票,也不担心顾客去重新鉴定。当然,商家一般不会告诉顾客“韩国玉”这个秘密,一般的顾客也可能永远也弄不明白自己买的是韩国玉。
我们常见的韩料,多显青黄色、灰黄色和淡淡的棕色,透明度小于青海料,也没有俄料那种奶白色。韩料没有青海料和俄料那种鲜明的个性,成品玉件抛高光后呈玻璃光泽,抛柔光呈蜡质光感,油脂光感欠佳。韩料致密度多小于新疆和田玉,故而有手掂分量稍轻,透光结构较大。
当然韩料中也有品质好的,甚至也有很白的,无论是白度、油脂度和致密度都非常接近新疆和田玉,只是数量稀少。但由于韩料的微量成份中不存在阳起石和矿物的组成结构逊色于新疆和田玉,这在其外表的观感上有所不同。总之,韩料质粗、色灰而缺油脂是与和田玉最大区别,辨识方面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看颜色:韩玉多为灰黄绿色调的白色、灰黄白色,可见细小的针状白点,透明度比青海料差。和田玉白色稍闪青色,温润柔和;俄料颜色白,但白而不润,给人一种“干白”的感觉。青海料多呈灰白、蜡白色,但透明度较好。总结一下就是:
韩料——是青黄的青——即青中带黄
青海料——是青灰的青——即青中闪灰(烟灰色或闪紫色)
俄料——是奶白,如果闪青是偏绿翠色
和田子料——是青白的青——似偏蓝
二是看质地:韩料密度相对小、细腻度、致密度、交织度相对和田料都比较差,颗粒感强,雕刻时易崩口,抛高光后玻璃光泽强,呈水透状;抛柔光呈蜡感,表面光泽柔和但不吃光。总结一下就是:
韩料——是蜡质感强——吃光差——表现为柔而发“闷”
青海料——是粉质感强——吃光过度——表现为“水”
俄料——是乳质感强——吃光但反光差——表现为“润而不油”
籽料——是胶质感强——吃光适当——表现为“油润”
三是结构特点:
韩料——可见片斑状结构
青海料——无结构或水泡型结构
俄料——线状交织结构,其特点是线的边缘模糊
籽料——毛毡结构或线状结构,其特点是线的边缘清晰,几乎无扩散
最后再说说光泽效应,这点虽然不能作为标准,但也有借鉴意义。和田玉的光泽可以分为油脂光泽、蜡状光泽和玻璃光泽;这些光泽效应是反射、折射、散射作用的综合表现,原理大家都知道,它与玉器颗粒大小和颗粒间隙有关。打磨后玉器表面在显微镜下呈不同的状态,如,线状、波状、平行排列、凹坑、麻点都会影响玉器表面的吃光度,从而影响其表面的反射、折射、散射;而呈现出不同的光泽效应;比如紧密毛毡结构,可以使可见光产生慢反射和散射作用,从而给人一种柔和的观感。
做个整体总结就是:
韩料感官是米粥——颜色是青闪黄——腊质感强
青海料感官是凉粉——颜色是青带烟灰——粉质感强
俄料感官是牛奶——颜色是青闪翠绿——乳质感强
子料感官是银耳汤——颜色是闪青不偏色——是胶质感强
最后说明一下,韩料也有颜色纯正的白玉,只是产量极少;同时,韩料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玉色,就是黄玉,其颜色范围从淡黄到黄都有,颜色上酷似黄口,不同的是韩料黄玉结构较松,观感比较水透,特点是几乎都带有白色斑点(石花)。而若羌黄口油,河磨黄口细,俄料黄口粉(蜡质),韩料黄口水透(结构也松)。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