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玉玩久了,会发现这里这其中需要钻研的东西越来越多。玩原石的,料子的产地、润度、白度、油性等等都有说法,玩成品的,东西的器形、刀工、风格也都各有门路。一些老玩家们,看的东西多了,对各个流派、大师的风格熟悉了,拿起一件东西,即便不看落款,也能猜出个八九分这东西出自谁之手,或者哪个派系的。
比如说,海派,虽是最晚成形,但如同大上海的海纳百川一样,大气不失细腻,刀工洗练,集大成于一身;而看到小巧清新,繁简得当的精巧小雕件,品之回味无穷,如同一丘一壑的江南园林,可能是苏工;再拿一件雄浑华贵,大气威严的宫廷特色,便猜测,可能是京派……
再精确到个人,大部分名家大师,都有自己的风格或擅长的品类。比如某些大师,好红皮,专做红皮料;有些大师,雕的一手精巧美观的器皿;有些大师,专攻花鸟件,不论是把件还是吊坠,花间精灵,仿若下一秒便要啼出歌声;再有的,艺高人胆大,思维也是天马行空,看一眼作品,便觉除了他,没人敢这么做……等等。
对于工艺来说,拥有一手高超的技艺,时间的磨练,可以达到。所以,成为一个一流的匠人,或许并不困难。而大师和普通的匠人,区别就在于,名家大师的东西,不论工艺是繁是简,即便寥寥几笔,也能从中品出十分鲜明的个人特色,品出创造者通过作品,想要传达的意境。马克思说过:“所有的价值最终都只剩下时间,时间会过滤所有跟风的作品”。有技艺手法,或可将别人、前人的作品描摹的栩栩如生,然而始终缺少自己的艺术风格。工匠,要再上一层楼,达到名副其实“大师”,需要的不仅是时间,还要投入更大的心智。
我们去逛民俗街,能看到不少精巧的工艺品,赞叹一句,真好看。然工艺品和艺术品最根本的区别,是在艺术中凝练的人格魅力。对人而言,就是性格,性格的形成,有天性,也有后天外在环境对其的影响;艺术的风格,其背后也是时间的凝练和积累,是无数失败后提炼出的经验,是一石一木这些自然原材,同人的思想魅力,所结合的精华。
绘画艺术中讲究“三分书法,三分笔墨,四分读书”。所谓占比最重的读书,便是成为艺术家的关键,是透过作品,展示出自身独到的思想见地和文化积累。好的作品,会说话,懂玉的,一看便知……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