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造型设计是以人物为主体,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和情节的形象来最大限度地占有原料,最有效地表现题材的内容。在设计时,必须要遵循“因材施艺”的原则,根据具体的玉料造型、色彩和玉料温润的质感来结合创作的题材,进行构思、创作。
扬州玉器在秀丽典雅、玲珑精巧的传统工艺基础上,不断创新,人物作品逐步形成了秀丽精细的南派艺术风格:一是新,立意新奇,构思新颖,逐步完善自己的艺术特点;二是活,灵活多姿,生动活泼,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在感情;三是细,精雕细琢,流畅自然,人物体态讲究章法,露体则有“露感”,不露体则有“体感”,不论大小件都“细出”。“天下玉,扬州工”就是对扬州制玉工艺的称赞和诠释。
一、创作人物产品对原材料的要求
人物造型设计是以人物为主体,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和情节的形象来最大限度地占有原料,最有效地表现题材的内容。在设计时,必须要遵循“因材施艺”的原则,根据具体的玉料造型、色彩和玉料温润的质感来结合创作的题材,进行构思、创作。做玉的人都知道,遇到好材料的时候,无论从审美角度,还是从经济价值来讲,首选的是做人物。
在丰富多彩的bd官方网材料中,适合做人物的不是特别多,制作观音、仕女,一般都选择以白玉为优选玉种,特别是遇到“条子料”,料质明快干净,纯度好,油性好,更适合做观音。除物美价高的和田玉外,适合用于制作人物件的白玉品种,也包括俄罗斯白玉和青海白玉。俄罗斯白玉,密度紧细,白的也很白,也有像其他类玉石一样带糖色。由于晶粒的密度、粗细排列不均匀,透闪石含量不稳定,质感不够细糯,给人以“刚”性感觉,在制作过程中,尤其做到细工时,容易崩破,俗称之为“起性”,经过打磨,水头很好,光亮滋润度还可以,但与真正新疆籽料相比,在色润、光泽度上还是有差异的。青海料大量被采用是近十年的事,其色泽白度与新疆和田白玉最接近,硬度与和田玉相比只低0.2度,但透明度高于和田玉,其内在结构粒度稍粗但比较均匀,质感不够细腻略显“嫩”,水头足,呈蜡状光泽而缺乏“凝脂”般的温润光泽。有些带白的透明筋,也有夹黑、糖及灰白等色,最特别的是带菜绿色的,外观很象翡翠。由于和田玉来源不继,且价格飞涨,青海白玉刚好填补了这个空档,在创作大块头白玉作品时基本上都以青海白玉为首选,。
本人在2010年获得百花奖金奖的作品《观音》就是选择了一块高度达90公分以上,在目前的原料市场上难得一见的青海白玉“条子料”。当时它还是一块条子状毛料,两边包浆,还带糖色,但中间的肉质、白度还是明显的。为了追求完美,便毫不犹豫地把包浆糖色去除干净了。等到制作成功,整件作品的高度只剩有60公分,但它是一件很完美的作品,让人看上去眼前一亮。
二、创作人物产品对神、形结合的要求
从玉器人物产品的整体性来看,神和形是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如果它们之间不能融合为一体,那么在艺术上就可能是流于形式的东西,或者流于程式化、概念化,从而缺乏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人的审美要求都是比较高的,一个人长得是否好看,比较容易评价,因此对做玉的,特别是做人物的人来讲,要求就要提高,观察更要仔细。好料不能浪费,既要最大限度利用材料,又要使做出来的人物身体要匀称,动态要优美,面部五官要端正,衣着要得体,然后再进行其他的发挥,使作品表露出自然的神韵。
上述获奖作品《观音》采用的是佛教数珠观音站像造型,端庄慈祥、体态优雅,上身微前倾,左手持一串佛珠,右手轻抬至胸前,菩萨祥和怡静的举止突现着佛家普渡众生、广结善缘的慈悲之心,使人看上去就能感觉到她的圣洁、和蔼可亲。
玉器作品属高档工艺品,要使人们喜欢,就必须在整个创作中做到“形赖神而显,神依形而传”,才能达到形神兼备,使整个作品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这样才能打动欣赏者的心。“形”是指什么?就是指选择的题材、构图和造型;“神”是什么?就是指人物的情节,通过人的喜、怒、哀、乐、惊、恐、思、愁等表情,及传达的思想感情,还包括创作者的感情和智慧,这样才能充分表现出人物的主题。在形与神的塑造上,玉器表现艺术和表演艺术不同,玉雕人物的塑造是通过抓住人物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瞬间的动态和形象,用特定的构思和造型表现出人物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内心世界来传达给欣赏者,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从这方面来看,就要求创作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丰富自己的经验积累,要有创新探索的思想,这样才能创作出神、形兼备的艺术作品。
本人在创作2009年中国玉石器百花奖银奖作品籽玉山子《伯乐相马》时,根据籽料外形的扁圆特征,另辟蹊径在原料右下部开窗加工,保持材料原皮独有的金黄色至赭红色过渡,以生动凝练的人物形态和简洁流畅的线条将伯乐相马的,创作主题突现出来,让人从中感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人生哲理,使原料与作品的内涵达到了“神依形而传,形赖神而显”的整体统一。
三、创作人物产品对脸、手部位的处理要求
对于人物产品的创作,脸是造型的关键部位,是整个产品的灵魂。个人认为,对不同题材造型的制作,就是熟悉各种不同人物的脸的造型特点。按照传统的人物体态造型,有着以头为单位的立七坐五盘三半的说法,但在实际艺术制作的实践中,头部的比例在人体中要偏大一点,这也是为了更好的进行面部的刻画,重点突出人物的面部表现,因为它是整个人物造型的关键部位,能体现出人物身份、年龄、性格、表情与神韵风采,其变化微妙而复杂,包括人的喜、怒、哀、乐、惊、静、思等诸多表情,也从中表现出来。如:弥勒、罗汉的面部处理,除了要掌握面部的结构和比例外,还应注意它们之间个性特征的表现和夸张,即要具有西域民族丰颊、高鼻、粗眉大眼的特征。另外,它的面部表现和头型,还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形象来刻划,笑佛一般是弯眉咧嘴,笑口常开,而罗汉则有的眉头紧锁、满目悲怅,有的则明眉朗目、和颜悦色;有的肌肉丰满、怒目圆睁,给人以咄咄逼人之感;有的则两眼似闭,显得一付超凡脱俗的神情。在头型的造型上可以刻划圆中带方,有的把头刻画三角形,通过夸张的表现,来创作出栩栩如生的作品来,而仕女、孩童则又有与之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要求。
在创作上述作品《观音》时,我在吸收传统观音佛像的表现技巧上,既遵照佛教的印相之规,又注重融入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间世俗情感。观音面部广额弯眉,五官丰雅秀润,双眼低垂,似凝神静思,双唇紧闭,嘴角微微上翘,浮现出一丝若隐若现的笑意,充盈着女性的温柔、美丽和永恒的青春,看上去就使人感觉到她的性情温柔,品格贤淑,心地善良,德操圣洁,有着神圣的、强烈的艺术美感。
俗话说“画人难画手”,手在人物造型中常称为第二表情。玉雕人物造型中手的创作也是非常复杂的,这就要创作人员熟悉不同人物手的造型。如:观音、仕女、佛像、罗汉、孩童等,他们手的造型特征是各不相同的。观音、仕女的手要求“十指尖尖如嫩葱”,体现出纤柔、自然、滋润之美;孩童的手要求稚拙、可爱、充满天真的气息;佛像的手则要求厚实、宽大,表现出佛家的仁慈。在上述作品《观音》中菩萨手势造型为十指纤纤,或握或拈着佛珠,卷曲适宜,表现的就是斯文雅静的精神风度,艺术地升华了东方女性温柔的母爱和贤淑圣洁的德操。
这样的创作对于每一种人物造型的手,都需要作仔细研究、构思,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手形手势的刻画是辅助人物的心情和意向的手段,所以制作过程中要同人物的表情和体态动势相吻合,使之协调统一。
四、创作人物产品对衣纹服饰的处理要求
人物造型中,在掌握好人物重心的基础上,除面部表情外,其动势、思想感情、作品意境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靠衣纹的刚柔、曲直、虚实、聚散、深浅、厚薄、松紧、繁简、大小、强弱、宽窄、干湿等变化表现出来。无论作品动态变化幅度多大,掌握衣纹变化的规律,并能在实践中巧妙地应用,对玉雕人物的生动塑造和作品创造构思将起重要作用。
人物产品讲究装饰,一般包括头饰、服饰,因为通过头饰和服饰,可体现出人物的身份。而在服饰上,又主要是对衣纹的处理。例如制作古代的人物,因其衣饰大部分是丝织品,所以,衣纹要通过深浅、浮实和起伏、飘逸等形式来表现衣饰的质感,而衣纹又恰恰是具体用来表现人物动态的,很多人物形象都是依托服饰衣纹的动态,以及一些飘带、装饰来丰富它们的表现力。在上述作品《观音》里,观音菩萨发髻上顶戴如意花冠,上面披一巾,身着袒胸广袖上衣,胸前佩饰荷花圆珠璎珞,饰披肩,下穿裙,衣褶层次明快流畅,自然舒卷,显得流畅飘拂,有疏有密,毫不拖沓,其姿态出色地突现了观音清晰的线条和优美的身段。
在传统的人物服饰衣纹的处理中,一般过于强调用衣纹的折叠变化来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体现人的性格,因而必须在玉料上刻画出好多疏密不匀的线条。然而,在目前市场上,一件好的作品,不仅要有精致的做工,更讲究的是玉质的好坏,讲究“好玉不动刀”,如果在好的玉料上硬是要勾几道衣纹,真感到可惜。所以,制作时线条要勾得越少越好,但通过衣纹服饰变化反映人物特点的方式不能少,这就给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玉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扬州玉器在这项文化传承的事业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作为传承扬州玉器工艺的后辈,今后,我将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继承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作者简介:
张军,1969年出生,江苏扬州人,1983年进邗江玉雕厂,1989年调入扬州玉器厂,1993年创办扬州市维扬区雅轩玉雕工艺坊,任设计师、技术总监,从业二十八年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擅长人物、山子雕作品的设计制作,助理工艺美术师,2011年通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玉器雕刻高级技师职称评定。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