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古代人把贝壳当钱用。贝壳那玩意,搁今天啥也不是,免费送都没人要。古人是不是缺心眼?当然不是。你要是穿越过去,就会发现拿贝壳当钱使真是太合适不过了。在

大家都知道,古代人把贝壳当钱用。贝壳那玩意,搁今天啥也不是,免费送都没人要。古人是不是缺心眼?当然不是。你要是穿越过去,就会发现拿贝壳当钱使真是太合适不过了。

在那个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被当做“货币”的都是实物,而且没什么好的选择,基本都是生活必需品,比如牛、马、猪、粮食,或者陶器,这些东西要么肥瘦不稳定,要么不方便切割,要么有保质期,要么容易磕坏碰碎。总之,既不方便携带和储存,又没法找零,还容易损毁,只有贝壳完美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所以贝壳占据着“货币”榜榜首位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不过,拿贝壳当钱使也是有问题的。你肯定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因为贝壳太多了,呵呵,这么想只能说你莽撞了,贝壳作为货币的问题恰恰是因为太少了。

原因有三:第一,交通不便,大家去哪都得靠两条腿,贝壳极难获得。第二,能当货币的贝壳肯定是特定种类的贝壳,不是什么贝壳都可以,要不然去了海边就能随便捡钱,岂不要乱套。第三,当货币的贝壳需要打磨、穿孔,当时那技术,造个可以当货币用的贝壳和拿东西换个贝壳所付出的时间和劳动差不多。以上三个原因导致贝壳的数量太少,远远无法满足人们日益旺盛的交易需求,才被淘汰。

这个冷知识,和本文要聊的和田玉有什么关系?和田玉的价格,一直饱受争议。有人豪掷千金,只为换一块bd官方网。有人嗤之以鼻,认为和田玉不过就是一块石头,根本不值那个钱。还有人认为和田玉的高价格是庞氏骗局,是泡沫,早晚会崩掉。这些与其说是观点,不如说是一种感觉,大多数人没有深入研究,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经验和价值观做出的简单粗暴的直观判断,实际情况绝不是非此即彼的判断题,而是复杂的和多维的。

那么,究竟应该怎么看待和田玉的价格呢?和古代的贝壳一样,和田玉的问题就是因为太少了,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首先,和田玉肯定不是庞氏骗局。庞氏骗局的本质是击鼓传花,不断地用新钱还旧账,它是资本游戏。和田玉本质上是实体商品,和衣服、车子、手机等一模一样,它和资本游戏完全不搭边,更不存在欺骗。人们之所以把和田玉和庞氏骗局挂钩,首先是不知道庞氏骗局的实质,其次是无法判断和田玉的真实价值,一块和田玉摆在你面前,你根本不知道怎么给它定价。

其次,和田玉也不是泡沫。泡沫是指超出商品价值的虚高部分。我们常说房地产泡沫,指的就是房子的价格远远超出了房子的实际价值。当年岛国卖掉东京的房子就可以买下漂亮国,这是妥妥的泡沫。现在的和田玉价格有那么离谱吗?没有。要知道,在古代社会,玉器只有官僚和巨富才会拥有,普通百姓根本不得一见。当代社会,随着采玉和制玉的技术进步,玉器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了,而且绝大部分价格相当亲民,好的玉器价格相比于普通消费品而言,价格是高,但绝非高不可攀。

泡沫之所以会产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炒作。所谓炒作,就是人为地哄抬价格,通过低买高卖赚取差价。在炒作行为中,买是为了等到高价之后再卖出,而不是为了消费。在炒作者的眼中,只要有利可图,炒什么东西他们并不介意,炒房、炒茶叶、炒木头、炒藏獒……17世纪荷兰人还炒过郁金香呢。再来看和田玉,绝大多数买家购买和田玉的行为就是消费行为,他们购买和田玉的时候,绝不是想着等和田玉升值之后再卖出去。仅仅是喜欢,单纯地想拥有,或送人,或收藏,更多的是自己佩戴和把玩,这种行为就像我们买辆车自己开是一样的,属于消费行为,不是炒作,也不会有朝一日大量二手玉器涌入市场,导致价格崩盘。

手机

和田玉 相关的细节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