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子的来历
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云: 菩提树者,即毕钵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而谓之菩提树(梵bodhivrksa)焉。“菩提”为梵语“bodhi”的音译,意为“觉悟”。因而菩提树的果实被认为是佛家圣物。
佛经中所说的菩提子并非菩提树所结的果实,而是名字叫薏苡的草本植物,《校量数珠功德经》曰:"若用菩提子为数珠者,或用掏念,或但手持数诵一遍,其福无量。见数珠条。案菩提子一名川谷,一年生草。所在有之,春生苗,茎高三四尺,叶如黍,开红白花作穗,夏秋之间结实,圆而色白,有坚壳,如珐琅质。俗用为念佛之数珠,故名菩提子。”
菩提子木本者为其别种,于《本草纲目》“木患子”条中,举出木患子之七种异名,其中之一即称菩提子。《校量数珠功德经》曰:“若用木患子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千倍。”
实际上,而现今,菩提子早已是一个通称了,总计有200-300种之多。不同植物的果实可以加工出同一种菩提,而同一种植物的果实做成的菩提子可能被冠以不同名字。寻根溯源,僧侣手中最初的菩提子竟是野生薏苡,而薏苡仁就是我们常吃的薏米。主要有以"金刚”、“星月”、“凤眼”等为代表的东南亚热带坚果类植物种实;以及国内佛家传统所用的“草菩提”和“木患子”等,所谓“一草二木”。
菩提子的由来
“菩提”为梵语“bodhi”的音译,意为“觉悟”。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云: 菩提树者,即毕钵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而谓之菩提树(梵bodhivrksa)焉。《妙臂菩萨所问经》曰:“菩提子,金刚子,莲华子,木槵子,及砗磲诸宝等为珠,凡持诵时,真言印契,收摄其心......”
菩提子泛指可以用来穿制成数珠法器或者文玩手串的热带、亚热带坚果类植物种实,总计有200-300种之多,主要作为学佛念经修行的法器或者文人雅士把玩的手串珠饰而备受追捧。
菩提子
菩提子,别称川谷,指可以用来穿制成数珠法器或文玩手串的热带、亚热带坚果类植物种实。它主要作为学佛念经修行的法器或文人雅士把玩的手串珠饰,大多佛珠以菩提子制成。其种类复杂多样,估计有两三百之多,包括木患子菩提、星月菩提、千眼菩提、金刚菩提、白玉菩提等。
菩提叶脉
菩提叶就是菩提树的叶子,菩提树的拉丁学名为Ficus religosa,有神圣宗教之意。 菩提树似乎天生来就与佛教渊源颇深,据传说,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青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
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释迦牟尼很早就看清楚了人间免不了七苦,就是生、老、病、死、爱、憎、乐,这七苦的由来归纳起来,就是因为一个“情”字,有情必有苦,若能使“情”成为思念的流水,则苦痛就会减轻,爱恨不至于使我们窒息。寓意于七叶菩提树佛陀曾说:情感是由过去的缘分与今世的爱怜所产生,宛若莲花是由泥和水这两种东西孕育而成,过去的缘分是水,今生的怜爱是莲,然后开出情感的花朵。
菩提叶呈心形,有宽宏大量的含义。
菩提叶的寓意
佛的究竟智慧了察一切无所不知,佛的无漏功德庄严微妙不可思议,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好,见者不坠恶趣,佛的美妙梵音,闻者无不解脱,世间没有什么可以比拟的,只能用菩提叶代表佛的真诚清净正等正觉。
第一片菩提叶代表信仰。
第二片菩提叶代表希望。
第三片菩提叶代表爱情。
第四片菩提叶代表幸运。
第五片菩提叶代表财运。
第六片菩提叶代表地位与名声。
第七片菩提叶代表能得到九死一生的好运气。
菩提子的介绍
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云: 菩提树者,即毕钵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而谓之菩提树(梵bodhivrksa)焉。“菩提”为梵语“bodhi”的音译,意为“觉悟”。因而菩提树的果实被认为是佛家圣物。实际上,而现今,经过众多商家的炒作,菩提子早已是一个通称了,总计有200-300种之多。不同植物的果实可以加工出同一种菩提,而同一种植物的果实做成的菩提子可能被冠以不同名字。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