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晶石原石前段时间收到一块这样的尖晶石,16ct重,打灯蓝色(自然光下其实也是蓝的,就是拍黑了),问过不少矿物大佬,有说是铁尖晶石,也有说是锌尖晶石,起了一些正

尖晶石原石

前段时间收到一块这样的尖晶石,16ct重,打灯蓝色(自然光下其实也是蓝的,就是拍黑了),问过不少矿物大佬,有说是铁尖晶石,也有说是锌尖晶石,起了一些正义

长波紫外线灯光下没有荧光。这种尖晶应该算是哪种元素致色的尖晶石呢?求大佬科普【抱拳】

尖晶石的热处理

为了了解热处理对尖晶石颜色增强的变化,从而进行了热处理实验。在缅甸Mogok购置了一个热处理炉,并使用了缅甸Mogok地区常用的局部热处理技术(图298A-L),在缅甸Mogok地区也获得了60个尖晶石样品,对比热处理前后的尖晶石(图299c-d),观察到的主要色变是褐色和橙**调被去除,变得更红,内部包裹体也发生变化。

尖晶石热处理实验装置:粘土,坩埚,木炭,露天烤箱。

尖晶石被切成两半,一半的材料未经处理,一半的材料填充到坩埚中进行加热。

尖晶石嵌入粘土中,然后填充在坩埚中。

炉子由一个手动鼓风机进行通风。

熔炉保持在1200℃以上的温度。30-40分钟后,尖晶石从烘箱中取出。

处理过的尖晶石与粘土分离,取出样品。

图299a-b在热处理实验中八面体负晶周围产生裂纹。

图299c-d所示为同一尖晶石的两部分,一部分未经热处理,另一部分从橙红色到紫红色的颜色变化是由于热处理。

图299e-f所示为同一尖晶石的两部分,热处理(左侧),黑色石墨夹杂物热处理后(右侧)在其周围形成裂纹。

参考文献:World of Magnificent Spinels Provenance and Identification

尖晶石是不是不能热处理

我有个热处理了哈哈哈哈。缅甸货,晶体一般,颜色很妖

尖晶石

今天刚刚入手的一粒尖晶石,大家一起来看看!

蓝宝石的加压加热处理

蓝宝石热处理的历史背景

       红蓝宝石热处理初探可以追溯到公元1045年,使用吹管使处理温度高达1100°C,以去除红宝石的蓝色调。据报道,1916年,昆士兰州(澳大利亚)的深蓝(玄武岩)蓝宝石被热处理以减轻他们的颜色。这个过程适应加热所有深蓝色玄武岩蓝宝石直到今天。随着近几十年来发现了更多的红宝石和蓝宝石矿藏,进一步发展了处理方法。到了20世纪末进入21世纪,出现两种不同处理方式:

A:加热时不添加外部来源的着色元素,不填充助溶剂使裂缝“愈合”。加热方法的所有变化都是常见的,并且几十年来仅被测定为热处理。例如:Geuda蓝宝石的热处理、粉色蓝宝石的低温热处理。

B:通过外部来源的着色元素扩散加热以产生颜色或借助助熔剂填充甚至让大多数裂缝重新“愈合”。在这种情况下,每种不同的方法都被具体地表示。例如:铍扩散处理刚玉,铅玻璃填充红宝石。

加压加热的蓝色蓝宝石

       用高温和中等压力(~1kbar)加热的蓝宝石于2009年首次进入市场,自2016年以来变得更加常见(图1)。2018年末,(GRS)发布了一项研究,并最终确定这种处理方式是否被具体表示。

图1:加压热处理的蓝宝石

  

       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这种加热过程的新变化主要在于大约1千帕(中等)压力的应用。施加压力的优点是反应动力学急剧加速,因此与传统加热时间相比仅为20-30分钟。另一个方面是,如果原料对其他热处理没有反应或反应不够的情况下,它可以提供一个更好的颜色改善方法(即一个更具吸引力和更饱和的蓝色)。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原料在加压处理后都能得到更好的颜色。图2显示了颜色的变化,一些原料在处理后没有颜色变化,甚至颜色变浅。很明显,每个宝石中微量元素浓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的颜色。 对蓝宝石样品加压处理前后的包裹体特征研究表明,与传统的热处理所产生的特征非常相似,甚至无法区分。与传统的热处理方法一样,在宝石中发现的包裹体可以表现出高温热处理的典型转变(图3)。

图2:顶部处理前,底部处理后产生的颜色变化,一些原料在处理后没有颜色变化,甚至颜色变浅。

图3:加压加热之前(上)和之后(下)的样品,显示了一种具有相当典型的转变的包裹体,它也可以从任何高温热处理中观察到。

 

       对蓝宝石加压处理的耐久性研究,无法证实加压加热蓝宝石的特定脆性。然而很明显,无论采用哪种加热方法,含大量包裹体的低质量原料都可能会产生裂缝引起耐久性问题。

 

参考文献:InColor Spring2019 作者BMichael S. Krzemnicki, L. Cartier, R.W. Hughes, T. Leelawatanasuk, L. Kiefert, G. Choudhary, S. McClure, C. Milisenda, E. Gambini, S. Kim, D. Schwarz, C. Dunaigre, Y. Horikawa

手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