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竹山县委、县政府经多方论证、科学决策,果断提出将绿松石作为竹山第一产业、特色产业、民生产业予以精心打造和重点培育,高举“十星高地〃秦巴强县”旗臶,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依法管理、市场运作、科学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按照“文玉一体

“十二五”时期,竹山县委、县政府经多方论证、科学决策,果断提出将绿松石作为竹山第一产业、特色产业、民生产业予以精心打造和重点培育,高举“十星高地〃秦巴强县”旗臶,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依法管理、市场运作、科学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按照“文玉一体、玉旅结合、玉商融合”的思路,实施开采向基地集中、加工向园区集中、交易向城区集中的产业布局,引领绿松石产业逐步走上了有序开发、安全环保、集约集成、规模经营、特色鲜明、绿色发展、经济高效的生态矿业新路。但仍然存在文化挖掘不深、产品研发不多、精深加工不够、人才培养不足、质量标准不高、市场容量不大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绿松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如何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开创产业开发新局面,缔造富民强县的战略支柱产业成为竹山县绿松石产业“十三五”的重要任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位尴尬,绿松石价值发现难。竹山绿松石在国际市场仍没有完全有效掌握控制权和定价权,在全国珠宝玉石行业处于中下游配角位次,仍主要作为配饰,与国内知名的寿山石、鸡血石、黄龙玉等相比,相去甚远,与同为中国四大名玉的和田玉、岫岩玉和南阳玉相比,更难以望其项背,这与其具有的悠久利用历史、深厚文化底蕴并拥有广阔消费市场、高度国际声誉的地位完全不相匹配,绿松石的人文、宗教、艺术、历史、收藏、投资价值被严重低估。

(二)储量不明,绿松石资源开采难。绿松石不同于其它矿产的地质构造、储量分布,缺乏既成的工业指标和技术规程,前期多为推测和估算,主要依靠经验“顺藤摸瓜”,开采以半机械、半手工为主,边探边采,开采技术手段落后,资源存量不清,开采风险较高,收益预期难以把握。

(三)点多面广,绿松石矿山管控难。竹山绿松石遍布全县80%的乡镇,矿点偏远人稀、分布较散,监管力量不足,巡查难度大,矿山管理艰难、成本较高;受暴利驱使,滥挖盗采时有发生,同时麻家渡、文峰等其它12个乡镇绿松石矿山仍属国有,加之现有法律法规定罪量刑门槛过高,打击处理效果不理想,矿山管护形势不容乐观。

(四)市场无序,绿松石行业规范难。我县绿松石市场投机炒作、恶性竞争等致使出现绿松石价格虚高、有价少市的困局。县质监局组建的湖北省绿松石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受技术、人才所限,至今未能正常开展业务,无法提供市场认可的产品质量认证,以及受高额利润诱惑,各地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坐地喊价现象十分普遍;同时,城外设店、园外有厂,严重扰乱了正常经营秩序,极大损害了合法经营户利益。

(五)人才稀缺,绿松石产品创新难。我县绿松石行业人才极其稀少,专业人才培训跟不上市场需求,尤其是中高端人才匮乏。受专业人才奇缺、研发条件受限、加工技术粗糙等因素制约,目前我县绿松石加工仍处在工艺水平一般、科技含量不高、文化内涵不足、创意设计不新、艺术价值不高、品种相对单一的层面上,特别是精品、名品、新品、特色产品过少,导致市场销售不旺,出现结构性过剩。

(六)管理落后,绿松石企业发展难。目前,我县绿松石企业多而小、弱而散,发展水平层次不齐,且各自为战相互排挤,缺乏合作交流意识,管理制度落后,创新能力不足,整体活力不够,质量意识不强,产品定位不清,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拓展进展不大,营销渠道比较单一,对外宣传推介不够,产品品牌价值不高,市场竞争能力有限,大部分企业发展极为滞后。

(七)链条过短,绿松石效益发挥难。竹山绿松石产业缺乏高效整合,绿松石产业体系较分散、不健全、不完善,产业链条简、短、窄,产业业态还处于大资源、小产业、低层次、少收入的状况,主要集中于粗放开采、简单加工、单一销售环节且不精深,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缓慢,绿松石行业整体效益提升不明显。

(八)环境不优,绿松石产业推进难。业内部分业主思想较为保守,思维比较僵化,无长远发展规划、长期经营打算,对政府依耐性过强,缺乏适应市场主动性。湖北省绿松石行业商会基本处于瘫痪状态,职能弱化、职责空化,人员不足、工作难做,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部分会员自律严重不够。受累于国际经济增长长期放缓,国家金融政策趋紧,珠宝玉石行业不景气,加之融资困难、成本增加、生活不便、税费较重等,经营环境不宽松,影响了入城入园企业扩大投资、技术工人落户和雕刻大师进驻,没有形成应有的人才集聚效应,制约了产业的快速高效发展。

三、下一步发展走向

(一)紧紧围绕三大目标,提振产业发展信心。

一是壮大企业发展规模。支持重点企业上市发展,加快壮大企业阵营,提升转化安臵劳动力能力,促使百姓创收致富,力争5年内,拥有上市公司1家、龙头企业10家,带动就业人员2.5万人,人年均增收约5000元;10年内,拥有上市公司2家、规模以上企业50家,带动就业人员3万人,人年均增收约10000元。

二是扩大产业经济总量。着力做强优势产业,做大经济块头,力争5年内,绿松石产业占全县经济总量15%,绿松石行业占全县税收总量15%,全县绿松石行业年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5亿元以上;10年内,绿松石产业占全县经济总量20%,绿松石行业占全县税收总量25%,全县绿松石行业实现产值过100亿元,创利税过10亿元。

三是升级产业发展平台。依托国际绿松石城、国际绿松石工业园,用5-10年的努力,全力建设全国最大的绿松石珠宝饰品加工基地、交易集散市场、文化创意源头、产业信息平台、产品研发中心,倾力打造享誉全球的“世界绿松石之都”。

(二)切实打牢四个基础,掌控产业的主导权。

一是强化全县矿山管控。极力争取省、市支持,启动绿松石矿产资源保护立法,将绿松石矿山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为珍稀资源的保护、开发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坚持属地管理、企业负责、部门执法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县、乡、企三级管护网络体系,进一步理顺监管体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二是优化珍稀资源配置。在加大勘察探矿力度、实现找矿重大突破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矿权配臵,进一步明确采矿权权利、责任主体,争取省国土厅同意由竹山县政府或国土资源局行使绿松石资源出让的主导权,并根据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实际,分批、分区依法、公开出让境内绿松石采矿权,吸引更多资金实力雄厚、运作经验丰富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产业建设,激活稀缺资源价值。

三是坚持生态计划开采。按照“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原则,严格实行定点定量开采,经常督促企业履行安全生产、环保开采责任,坚决杜绝滥采破坏资源,并统筹实施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封山植绿、矿渣循环利用、保护水源、恢复土地,还矿区一片青山绿水。同时,建立全程监管机制,绿松石开采至销售全过程,严格落实开采企业、绿松石产业办(商会)、县公安局矿山执法大队三方监管,确保原石不外流。

四是积极申报玉石名录。抢抓“竹山绿松石”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和湖北省牵头组织编订《国家绿松石标准》的难得机遇,加紧绿松石进入国家珠宝玉石名录申报工作,加快为绿松石玉石正名,全面提升绿松石市场认可度,牢牢掌控市场主动权和话语权。

(三)坚持实施五大战略,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争取上升省市战略。争取省、市党委政府支持,将竹山绿松石产业上升为市级战略和省级关注,列入重点招商项目和优势特色产业予以重点扶持,提升产业布局层次,为产业发展谋求新天地。

二是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支持入园加工企业增资扩股、技改扩能成为龙头,并通过优化组合、整合资源,形成大的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带动、引领全行业跨越发展;帮助中小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推动企业快速健康成长,增加骨干企业数量,为产业发展增添新引擎。

三是精心塑造精品名牌。统一注册“竹山绿松石”商标,启动、规范地理标志品牌认证工作,争创国家知名商标;鼓励企业完善雕刻技法,研发新特产品,申请专利保护,努力争创武当质量奖、长江质量奖、湖北省著名品牌、中国著名品牌等奖项;引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引进先进工艺,立足精深加工,多出科技含量高、设计品味高、雕刻工艺美、艺术价值高的精品力作,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四是深入推进文化创意。注意融汇民族文化与宗教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丰富作品文化内涵,提高作品艺术水平,提升产品档次和行业经济效益;依托省级绿松石文化研究基地,筹建国家级绿松石文化产业示范园,与一流的文化传媒公司、艺术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发挥园区创新示范作用,开发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国际性的绿松石衍伸收藏品、纪念品、工艺品,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是促进玉旅玉商共荣。按照“游武当山、购绿松石、玩堵河水、探武陵峡”的新思路,整合桃花源、女娲山、女娲天池、中华女性文化博览园等旅游资源,以景点形式建设省级绿松石矿山地质公园、国际绿松石城4A级风景旅游区,开发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加工基地精品工业旅游,打造竹房城镇带亮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要结点,实现绿松石旅游和贸易产业的共同发展。

(四)着力推行六大创新,完善产业配套体系。

一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协调县内职校开设相关课程,开展绿松石加工雕刻、策划营销、包装设计、鉴定评估等基础技能教育;与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教育机构联合办学,设立玉雕专业大专班,加快技能人才储备;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人才培训基地,造就高素质技术和管理人才,并着力培养本土雕刻师、策划师、检测师,初步建立初、中、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吸引、奖励外地优秀工艺师及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生到竹山工作或创业。

二是创新技术提升思路。加强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的产、学、研合作,筹建绿松石研究所,开展加工、设计、营销等领域的技术研究,提升工艺标准,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发挥名人效应,创立绿松石雕刻大师工作室,建立大师带徒奖励制度,设立“名师奖”等荣誉,激励大师多带徒、出好徒。聘请国内珠宝专家学者和知名的玉雕大师到校或来竹传授技艺,进行专业指导,全面提高雕刻人员的文化素质、艺术修养、审美情趣、雕刻水平和创新精神。

三是创新价格评估机制。率先引入资产评估师(珠宝玉石类),开展科学、公正、精准、可信的绿松石价值评估,为原石拍卖、产品交易、成品变现、损品回收提供有效的保障,极大激发市场潜在活力。

四是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县财政每年预算绿松石产业发展基金,并整合各类项目资金,以奖代补扶持企业发展。以绿松石资产评估市场化为契机,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开放玉石信贷、抵押、担保、典当等业务,盘活市场各类资金,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鼓励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公开发售债券融资,为企业发展持续注入动力。

五是创新原料交易载体。以公盘交易为平台,完善原料供应的多元化模式,筹建国家级绿松石交易所,打造国际资源集散平台,争取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形成“买全国、卖全国”,“买全球、卖全球”的新格局。加快建设绿松石交易网,构建网络电子交易平台,提高交易便捷度、透明度,实现资源收益最大化。加强与武汉光谷联交所等产权交易机构的合作,借鉴成熟的运作经验,提升绿松石交易平台的功能,扩大其市场认可度、影响力。

六是创新市场开拓模式。开创“实体店+网络营销”双重营销模式,实现“线下”、“线上”随时随地销售,降低营运成本,增加成交几率。实施“两进两出”(进京进藏,出国出彩)战略,在北京、拉萨、广州等市场需求较好的城市,建立绿松石展示展销平台,设立绿松石宣传窗口,并逐步向全国其他城市推广,引领珠宝玉石消费新潮流。

(五)重点创优七大环境,打通产业链上下游。

一是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继续坚持绿松石文化的研究,特别是绿松石的礼仪功能、宗教功能、政治功能、道德功能、医疗功能、装饰功能等的研究,并加强与国内考古学界、地质界、文化界、博物馆等的沟通、联系,以便对绿松石的开发利用历史有新的发现。深度挖掘与绿松石相关的女娲炼石文化、桃源隐逸文化、秦楚民俗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编制出版相关文化专集,创作编制一批以绿松石及绿松石产业发展为主题的文艺作品,提升绿松石文化品位,加快绿松石产业从卖资源到卖精品再到卖文化的深度转变。

二是维护健康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调控、制度奖惩、龙头带动、商户参与、行业自律、行政监管、社会监督”的市场监管机制。政府要加强市场引导规范,开展“企业信用工程”和“放心店工程”,推行绿松石等级鉴定证书和价格标签“两证制”,依法打击无照经营、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漫天要价等扰乱市场的违法行为,并完善经营主体违法行为备案、公示制度和先行赔付制度,铸就以诚信经营、信誉担保为核心的市场监管工作品牌。商会要强化行业自律监管,发挥中介纽带作用,进一步严肃行规行约,搞好商会建设,提高行业素质,规范会员行为,建立诚信档案,规避无序竞争等问题,净化市场经营环境,维护行业整体声誉和共同利益。

三是建立完善的从业制度。坚持持证上岗制度,要通过培训对从业人员颁发“技术等级证书”和“从业资格证书”,实行持证从业、挂牌上岗,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健全职称申报评定机制,结合中宝协开展的“玉雕作品天工奖”评比活动,做好国家级玉雕大师和省级玉雕大师的审报工作;借助中国轻工会主办的“中国玉(石)器百花奖”,积极申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依托“女娲杯”绿松石工艺技能大赛,县内也将定期举行玉雕工艺师职称评定。

四是开展深度的宣传推介。持续通过电视宣传片、报纸、杂志、电视台、互联网等传播媒体和高速公路、公交车、出租车、城市大型LED等户外载体以及高铁、飞机、会所、宾馆等高档场所,宣传竹山绿松石的历史、文化、价值等。对接国际、国内著名的珠宝玉石首饰展览会、论坛合作设立分会场、分论坛,并充分发挥我县女娲文化旅游节(绿松石文化艺术节)、绿松石产业高峰论坛等节会平台效应,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实现“聚人气、引客流”的目标。定期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大型珠宝展销会、知名专业赛事、主流学术研讨会,零距离推介竹山绿松石。

五是出台有效的扶持政策。制定出台《加快绿松石产业发展十条意见》等,给予企业(商户)文化传播、非遗传承、品牌打造、信息网络建设、产品研发、大师引进、人才培养、厂房建设、店铺装修、技能培训、技术改造、专利保护、地标使用、参展展销、市场开拓、费用减免、税收奖返、信贷融资、精深加工、员工落户、子女上学、社保就医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并帮助企业申报项目、申请资金,优化投资创业环境,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六是配套健全的园区设施。按照文化传播、精品展示、产业研发、信息发布、产品集散、旅游观光六大功能定位,稳步推进国际绿松石城建设,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广泛吸引县内外商户入城经营。依据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加工基地标准,快速推进国际绿松石工业园建设,积极吸引绿松石加工企业入园加工,最终将其打造成为集“精品加工、产品研发、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绿松石产业园。以女娲女性文化为纽带,将国际绿松石城和工业园包装成以绿松石为主题的中华女性饰品加工、贸易基地,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内在魅力和无形价值。在做精绿松石加工、销售的同时,有序发展石雕、木雕、根雕等,并逐步实现从绿松石向以绿松石为主,多种雕刻工艺品并举的转变,拓宽产业发展的路子。

七是落实合理的利益分配。每次公盘交易后税前预提原石交易销售收入总额5%的公益事业费,用于社会管理和民生改善,让广大群众共享资源红利。同时,围绕建设“绿色矿山、和谐矿区、幸福村庄”的宗旨,编制矿区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生态环保治理、基础设施改善、公益事业发展,切入电网改造、大病救助、搬迁扶贫等项目,把开发矿区建成美丽乡村的试验区、先行区和示范区。

手机

绿松石 相关的细节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