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菩提菩提是梵语,旧译为道,新译为觉,道是佛道,觉是觉悟。菩提是觉悟佛道的正智,就是佛陀所具有的无上觉悟智慧。菩提」为佛教的根本理念,佛教主要即在说明菩提之

什么是菩提

菩提是梵语,旧译为道,新译为觉,道是佛道,觉是觉悟。菩提是觉悟佛道的正智,就是佛陀所具有的无上觉悟智慧。

菩提」为佛教的根本理念,佛教主要即在说明菩提之内容,及证取菩提的实践修行方法;而佛陀,即是获得菩提的觉者。以下简单介绍「菩提」--

「菩提」,梵语boddhi,是觉、智、知的意思。广义来说,系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的智慧;也就是佛、缘觉、声闻各於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偏智、无上菩提。简单来说,即开悟的智慧。

有关佛的菩提,据《大智度论》载,菩萨於发心之后,须经五阶始得无上菩提,称为五菩提,即∶1.发心菩提--在无量生死之中,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发心者。2.伏心菩提--为制伏烦恼、降伏其心而行般若波罗密者。3.明心菩提--为了悟诸法实相毕竟清净而行般若波罗密者。4.出到菩提--於般若波罗密中得方便力,亦不执著於般若波罗密,灭一切烦恼,得无生法忍,出离三界,而到一切智者。5.无上菩提--坐於道场,断尽诸烦恼,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又《法华经论》於佛之法、报、应三身,立法佛菩提(法身菩提)、报佛菩提(报身菩提)、应佛菩提(应身菩提)等三种菩提。此外,三菩提亦为天台宗的十种三法之一,即∶1.实相菩提--了悟实相真理之真性菩提,又作无上菩提。2.实智菩提--悟契合理之智慧,又作清净菩提。3.方便菩提--了悟自在教化众生之作用,又作究竟菩提。以上三者与法身、般若、解脱三德无别。

另据《往生净土论》载,远离1.执著自我2.不欲令一切众生得安稳3.仅求自己之利益等三种与菩提门相违之法,称为三种离菩提障或三远离心;但须依赖智慧、慈悲、方便等三门始可令远离。

一般大乘修行者上求无上菩提,称作「菩提萨 」,略称「菩萨」。

什么是菩提心

【菩提心】

 (术语)菩提旧译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维摩经佛国品曰:“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寿经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智度论四十一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观经玄义分曰:“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大日经疏一曰:“菩提心,即是白净信心义也。”又曰:“菩提心,名为一向志求一切智智。”

菩提的含义

菩提的含义

什是菩提心

菩提心的“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成文的意“”,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菩提心,就“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菩提心”,也就是上正等正之心,“上求佛道、下化生”之心。

  佛教《大智度》:“菩初心,上道,我作佛,是名菩提心。”《瑜伽地》初菩提心者,即入大乘菩之行列。《菩提心》:“依思惟佛、身患,慈憋生、求最果四修而菩提心。”

  迦牟尼佛於《》:“菩提心者,一切佛子,能生一切佛法故;菩提心者,良田,生白法故;菩提心者,大地,能持一切世故;菩提心者,水,洗濯一切垢故;菩提心者,大,一切世障故;菩提心者,盛火,能一切邪故;菩提心者,日,普照一切生故;菩提心者,明月,白法悉故”。故知菩提心乃一切正之始、菩提之根本、大悲及菩之所依。

  在佛法的修中,大乘菩最初必起大菩提心,佛菩悲智的品行也是靠菩提心成就。佛法中一切法的修都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上,任何一法都不能菩提心,一切法所的正都是菩提心服。

  只有起大菩提心,佛法的正才有著落,菩提心,佛法的修就得空洞和抽象。不哪一部典都立足於菩提心,而每一位菩的修行都是以菩提心始,不同的只在於力的,如阿陀佛的四十八大,琉璃光如的十二大,世音菩和地藏王菩大等等,佛菩的力都是菩提心的。

手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