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水晶的地位
水晶在古代地位较高,因其晶莹透明、温润素净而被人们视为圣洁之物,是吉祥之象征。
古时候赤松子曾服,以教神农并自己跳进火里焚烧自己登仙水晶,澄澈的机体,旷世的精灵。它蕴藏着天地间的灵秀之气,流泻着宇宙里的雄浑之韵,凝聚着文明古国的文化情节
水晶在早期被称为玉英,水玉,有史最早提到水晶的诗句是屈原写的“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意思是:昆仑山上的水晶的寿命与天地相同,与太阳月亮同享光芒。
扩展资料:
水晶的化学成分主要为二氧化硅,水晶的化学稳定性相当好;水晶的硬度很大,其摩氏(莫斯)硬度为7。这些决定了水晶不会腐烂变质,具有耐久性,容易保存,非常适合收藏。
水晶内部有多种矿物包裹体,形成的各种景观可以肉眼观测,这样的水晶就是包裹体水晶观赏石。由于水晶本身就是宝石,因此人们称誉包裹体水晶为“宝石级的观赏石”。包裹体水晶观赏石都具有独特性,具有极高欣赏和收藏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晶
古人是如何认识水晶的
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对水晶的称谓很多。从水玉、水碧、玉瑛、水精、晶玉到菩萨石、马牙石、眼镜石、千年冰、放光石等。每一种称谓都有一定的含意,都有一定的道理。如“水玉”,意思是似水之玉;“水精”乃水之精灵也;水晶会闪射神奇的灵光,佛家弟子把水晶尊称为“菩萨石”;完整的水晶晶簇,看似交错的马牙,故称“马牙石”;先民们用水晶磨成眼镜片,所以古人也称水晶为“眼镜石”;广东一带的百姓称水晶为“晶玉”,意思就是水晶是一种晶莹剔透的bd官方网;在江苏东海,山民们发现出水晶的地方会蹿出火苗,因此当地的山民们称水晶为“放光石”;古人一直认为水晶是由千年冰变来的,故称水晶为“千年冰”。欧洲人认为水晶是上帝创造的耐久、坚固的冰,是冰的化石;古希腊语、拉丁语及英语中,水晶即为“洁白的冰”。称水晶为“千年冰”,的确也迷惑了不少人。然而人们探觅自然奥秘的目光并没有停留在表面上,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否定了水晶是“水化”、“冰化”的说法,“水精、水玉、水晶如水之精英,会意也”。科学家研究证实,水晶的成分是由二氧化硅组成,而且最小质点是按一定结晶构造而组成,具有规则的外形、固定的化学成分与固定物理性质的晶体。
说说水晶的历史
水晶与历史
由古老穿缀的项链水晶项链作为饰品有着久远的历史,最初是由项串逐步演变而来的。水晶项链究竟从哪一年问世,恐怕从文字记载上已无法考证了。因为无论是从北京周口店猿人洞内发现的由水晶砾石、狐齿连缀的项串来看,还是从意大利古里马鲁提洞穴或从日本绳文时代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发现的用水晶石磨成齿形、穿成月牙形的项链来看,水晶项链的诞生,远远早于人类的文字历史。我国考古工作发现,水晶项链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时期,那时已有了项链较为重要的部件枣坠子。江苏新沂花厅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串饰,由2个琮形管、2个冠形佩、22颗圆锥形管,18颗鼓形水晶珠穿缀成一体,中间以长方形、琮形管隔,款式新颖,色彩亮丽。此后,水晶项链屡屡亮相。在陕县上村岭春秋时期的虢国墓穴中,曾发现由水晶、玛瑙、玉石饰件缀成的串饰,佩于死者的颈项或腕部。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中除发现大量管珠、坠外,还有一些圆形、长方形、长条形、三角形及兽形串饰部件,质料多为紫晶;商代的串饰多由水晶、玛瑙等质料的管、珠、环、璜等组合而成,琢磨细腻,华美坚实;汉代的玉项饰往往在串饰上加进了水晶、玛瑙、玉蝉等。到了清代,水晶项链相当流行,连穿缀用线都十分考究,有天蓝色、深红色、黄色等。
水晶与帝王
中国历代帝王中,珍爱水晶者不胜枚举。三国时,孙和一时兴起,舞弄水晶如意而误伤了邓夫人;魏晋时,河涧王珍藏有水晶钵。康熙时,两广总督向宫中进献水晶眼镜,康熙试戴后感受不错,遂向儿子胤(即后来的胤正帝)颁赐。雍正帝即位后曾说:“昔圣祖(康熙帝)赐联眼镜,联眼目原不似今精明”。雍正帝之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亦是近视眼,时常戴水晶眼镜披阅奏章,并作《戏题眼镜诗》一首。 在安可玫内斯王朝时期,波斯王大流士的皇宫水晶顶上饰有太阳神安拿秣自达神像;法国的路易十七、拿破仑三世、日本皇帝、印度王公等都收藏过水晶珍品;英格兰的王位上,镶嵌晶莹夺目的紫色水晶。古罗马统帅恺撒狂热于紫晶,他曾派几千人到乌拉尔矿山去寻找这种宝石,他收藏的紫晶和祖母绿,后在1906年俄国政府将其出售。俄罗斯珍贵水晶首饰的收藏始于18世纪初。彼得大帝发布了一道保护珍宝的专项命令,他认为,最有价值的那些珍宝不应只是皇族的私产,而是属于整个俄罗斯国家的。到1914年,很多世纪以来俄国帝王的标志,如皇冠、权极、勋章和首饰都保存在冬宫钻石馆里。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沙皇立即下令把这些珍宝转移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它们在地下室尘封了8年。1922年国家委员会对这些珍宝作了鉴定,并决定由国家珍宝馆保存。
珠宝鉴赏超美的中国古代水晶艺术品
水晶是在中国有着非常古老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里都有它的身影,不管是水晶制成的生产工具还是珠宝首饰。今天,我们就来鉴赏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水晶艺术品,品味它们的风采。
镶宝石水晶肩舆——唐代在中国古代,人们将车称为舆。起初,人们把用肩膀抬,中间坐人的舆叫做肩舆,也就是现在人们熟悉的轿子。由于山路车很难派上用场,于是工匠把车轮卸下来由人扛着上山,且坐在肩舆上要比坐在车上平稳舒适,于是肩舆很快就成为王公贵族在平原或宫苑内的代步工具。
水晶肩舆由盖顶、底座、门、围栏、抬杠等部分组成,肩舆通高19 厘米,主体部分镶嵌有各色宝石。顶盖很像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古穹庐顶,中间起脊,设有小门,供乘坐肩舆的人出入。
包金水晶雁熏——明代自先秦时期起,大雁就因其忠贞受到古人喜爱,这件熏炉呈雁形,造型逼真可爱、憨态可掬,通体为水晶材质。雕工精湛,雁头部的羽毛雕刻的非常精致细腻,颈部的羽毛雕刻也纤毫可见,栩栩如生。熏炉腹部中空,内可焚香,雁背上带枢纽,为可打开的炉盖,雁背上有圆孔,香气由此溢出。
雁的尾部翘起,线条优美流畅,其上亦雕刻羽毛,与修长挺拔的颈部呼应,使雁熏整体造型更为优美。香炉高圈足,好像鸿雁在某处栖息,姿态非常优雅,极好地反映了古代清雅高洁的审美情趣,与中国的香文化相得益彰。 镶宝石描金水晶骆驼车——辽代契丹王朝疆域辽阔,地形多样。有“沙漠之舟”美誉的骆驼是重要的运载工具之一。《辽史》和《契丹国志》上均有西夏国向辽进贡骆驼的记载。水晶骆驼车分别由车、轿箱、骆驼、驭者等8件器物组成。
《辽史·仪卫志》载:“凉车,赤质,省方、罢猎用之。赤质,金涂银装。五彩龙凤止,藤油壁,绯條,莲坐。架以橐驼。”据此,骆驼车当为皇族所用。 水晶骆驼车,史书未见记载,实物也极为罕见,对研究辽代车辆形制及水晶雕刻工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佐证。 以上就是德西尔珠宝网(www.dxe520.com)小编为大家分享来自唐代、明代、辽代的三款水晶艺术品,谢谢大家的阅读。中国古代的水晶艺术品还有很多,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水晶资讯,欢迎浏览本网站。 |
水晶是在中国有着非常古老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里都有它的身影,不管是水晶制成的生产工具还是珠宝首饰。今天,我们就来鉴赏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水晶艺术品,品味它们的风采。
镶宝石水晶肩舆——唐代在中国古代,人们将车称为舆。起初,人们把用肩膀抬,中间坐人的舆叫做肩舆,也就是现在人们熟悉的轿子。由于山路车很难派上用场,于是工匠把车轮卸下来由人扛着上山,且坐在肩舆上要比坐在车上平稳舒适,于是肩舆很快就成为王公贵族在平原或宫苑内的代步工具。
水晶肩舆由盖顶、底座、门、围栏、抬杠等部分组成,肩舆通高19 厘米,主体部分镶嵌有各色宝石。顶盖很像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古穹庐顶,中间起脊,设有小门,供乘坐肩舆的人出入。
包金水晶雁熏——明代自先秦时期起,大雁就因其忠贞受到古人喜爱,这件熏炉呈雁形,造型逼真可爱、憨态可掬,通体为水晶材质。雕工精湛,雁头部的羽毛雕刻的非常精致细腻,颈部的羽毛雕刻也纤毫可见,栩栩如生。熏炉腹部中空,内可焚香,雁背上带枢纽,为可打开的炉盖,雁背上有圆孔,香气由此溢出。
雁的尾部翘起,线条优美流畅,其上亦雕刻羽毛,与修长挺拔的颈部呼应,使雁熏整体造型更为优美。香炉高圈足,好像鸿雁在某处栖息,姿态非常优雅,极好地反映了古代清雅高洁的审美情趣,与中国的香文化相得益彰。
镶宝石描金水晶骆驼车——辽代契丹王朝疆域辽阔,地形多样。有“沙漠之舟”美誉的骆驼是重要的运载工具之一。《辽史》和《契丹国志》上均有西夏国向辽进贡骆驼的记载。水晶骆驼车分别由车、轿箱、骆驼、驭者等8件器物组成。
《辽史·仪卫志》载:“凉车,赤质,省方、罢猎用之。赤质,金涂银装。五彩龙凤止,藤油壁,绯條,莲坐。架以橐驼。”据此,骆驼车当为皇族所用。 水晶骆驼车,史书未见记载,实物也极为罕见,对研究辽代车辆形制及水晶雕刻工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佐证。
以上就是德西尔珠(www.dxe520.com)宝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来自唐代、明代、辽代的三款水晶艺术品,谢谢大家的阅读。中国古代的水晶艺术品还有很多,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水晶资讯,欢迎浏览本网站。 |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