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因产于寿山而得名。寿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寿山乡境内,海拔约1000米。寿山石原矿为火山热液交代(充填)型叶蜡石矿床,形成于距今约1.5亿年前的晚侏罗世,

寿山石因产于寿山而得名。 寿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寿山乡境内,海拔约1000米。 寿山石原矿为火山热液交代(充填)型叶蜡石矿床,形成于距今约1.5亿年前的晚侏罗世,主要成分为叶蜡石和地开石。 福州府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25件石器中,以寿山石为最多,如寿山石制成的石镞、石凿2件、残存石器9件,说明新石器时代早在五千年前。 人类早已知道如何利用寿山石易磨的特性,将其加工成狩猎动物或生活用具。 后来由于青铜器和铁器的发现,石器逐渐被替代,寿山石改磨为雕刻。 福州北郊苍山桃花山、二峰山南朝墓葬出土的寿山石猪表明,早在南朝时期就有随葬品寿山石刻。 其后,历经隋唐五代,直至宋代,寿山石刻文化不断丰富发展。 就祭祀品而言,既有简单的石猪,也有石俑,而且雕刻技艺不断精进。 同时还出土了大量石佛珠、石盆、石花瓶等生活用品和其他工艺品。 宋代黄干《寿山》诗云:“石刻斧錾凿,荒烧双庙明”。 说明寿山石在宋代已大量开采。 清代高照《观世录》说:“宋时有一坑”,“坑”就是采出寿山石的坑。 随着寿山石的大量开采,寿山石雕不断被推向高潮。 元代,寿山石印章文化应运而生。

我国著名山水画大师黄宾虹说:“寿山石发明于元明之间,起初僧人见此石有五种颜色,晶莹如玉。使印刷。” “元明之间发明”的说法应该是印刷术发明的时代。 现存最早的寿山石印章是明代的“御宝”。 明孝宗朱由堂、明光宗朱常洛等人都有许多寿山石印章。 万历年间,中国著名进步思想家姚安的太守李治曾留下两枚印章。 白书“礼至”一文,朱文“卓武”一文。 是寿山老陵石,刻在独狮台钮上,印章估计是李治亲笔所书。 清初,寿山石印章深受皇室宠爱。 康熙皇帝有“体元法师”、“康熙臣翰”、“佩文斋”等寿山石印。 其中,《榆次朗吟阁宝物》赠与四皇子。 按钮。 雍正皇帝偏爱寿山石印章。 据统计,他共有印章约200方,其中160多方为寿山石。 如《和硕雍皇室》、《圆明法师》、《竹梅烟楼》、《禅悦》、《冰秋月》、《琅琊宝》等,多为高山奇石和芙蓉石,少数是田黄。 田黄雕刻着狮子纽扣。 乾隆皇帝共有寿山石勋章609枚,其中著名的有3枚。 他选了一块田黄,雕刻成了三道活动的石链。 每条链子都系着一枚石牌。 》、《乐天》(图8.7)。

高照《观事录》载:“康熙十六年丁嗣开山寿山石山水雕刻,日役一两百人,围山二十里寿山石山水雕刻,丘陵长亩,尽皆改。” 可见当时寿山开采田黄的规模和气势。 除罗汉等少数造像外,田黄多用作印章石,尤以进贡宫内为帝王及王公大臣闲置印章之用。 福州有两位雕钮师,周尚君和杨玉轩,还特地请进宫里,专门雕琢寿山石的钮扣。 可见寿山石印章在当时尤为受重视。

嘉庆帝、咸丰帝、慈禧太后等都有大量的寿山石勋章。 帝王所用的寿山石印中虽也有被称为“宝物”的石印,但多为闲印、宫室印、恭语印、成语印等。

清代皇帝对寿山石徽章的钟爱,奠定了寿山石徽章的非凡地位,促进了寿山石民间雕刻艺术的发展。 当时几乎所有的王公大臣都有寿山石的名、官、闲章。 比如现在林则徐的《寿山石篇》就有十余篇。 宜亲王还有不少寿山石徽章,其中田黄有六面,有两对,大如皇帝的印章。 溥仪皇帝陈斋臣的寿山石徽章较多。

寿山石印章在清代也深受民间喜爱。 清康熙年间毛启龄所著的《官石录》和《后官石录》,主要收录了民间收藏的寿山印石,其中不乏周尚君或杨玉轩的印章钮刻。 清代著名篆刻家吴让之、赵之臣、赵之谦、吴昌硕、徐三更所制的寿山石印章至今仍流传于民间或收藏于博物馆。

民国时期,多用寿山石作印章。 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是福州人。 每次回到福州,他都会去巡抚后街买寿山印石。 素有“两百印章财主”之称的艺术大师齐白石和篆刻家陈子芬也对寿山石印章情有独钟。

福州人,尤其是学生,用寿山石做名章。 他们不讲究石印的好坏,只求实用,于是福州刻字店应运而生。 古溪路、仓前路、东街、南后街、胜福路等地,刻字店40余家。

新中国成立后,寿山石印章的制作一度受到其他材料的冲击而走向衰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收藏和欣赏的热潮逐渐高涨,寿山石印章的开发如火如荼。

名石传说:关于福州的田黄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女娲补天之后,还有不少大小不一的灵石。 于是她在神州大地上空巡视,终于发现福州寿山的山川溪流,云雾缭绕,山林幽谷,景色秀丽。 水田中的“田黄”。

还有另一个版本的传说。 相传,乾隆皇帝曾做过一个梦,梦见玉皇大帝召见他,赐给他一块黄石和“福寿天”三个大字。 乾隆皇帝醒来后非常高兴,认为这是一个“吉祥之兆”,但他无法理解梦中发生的事情。 次日召集大臣“圆梦”。 一位福建大臣听了,跪地告诉皇帝:田黄,因为与玉帝赐书相符。 “福寿田”三个大字。 乾隆皇帝听了非常高兴,认为这确实是上天赐予自己的礼物。 从此,他在祭天大典时,都会在祭台中央献上田黄。

近一两年,老挝石材大行其道,大有轻视四大国石,独当一面的趋势。 “老挝石”产于老挝,2014年8月大量进入国内,主要进入福建市场。 老挝石材的颜色以红色为主,上品石材的颜色非常正,大部分都是浅色。 质地和纹路与寿山山波洞、都灵极为相似。 虽然与我国四大名石的精品相比略有差距,但质量上乘,更适合把玩。

“老石”

根据开采地不同,老挝石材可分为“山料”和“水料”:

“山料”是从山上原生矿山开采出来的石头。 这种石材性质不稳定,容易褪色,所以档次不高,市场价格低。 普通的老挝白玉凉粉、黄凉粉、红花凉粉多为“山料”。

“水料”是从矿山周围的水域中挖掘出来的石头。 这种石头的产生是由于矿石从山上滑落落入水中。 经过长时间的流水和沙子覆盖并重新刷洗,表面形成一层“石皮”,因此性质稳定,不会褪色。 中高档品种。 比如老挝的田黄就是“水料”。

根据老石的颜色和外观,老石一般分为老挝白玉胶、老挝黄胶、老挝红花胶、朱砂白胶、老田黄、老三彩等。

挑选老挝石材时,业内人士建议从材质、纯度和颜色三个方面考虑。 一般来说,材料越细,油性越高越好; 纯度越高,透明度越高越好; 颜色要选择不易掉色的品种,颜色界限越清晰越好。

老挝百分之八十的石头像巴林,只有百分之二十像寿山; 而这20%中,只有不到10%是很难区分的。

老挝田黄、寿山田黄、彰化田黄的差异辨析

老田黄和寿山田黄

1、与同规格的寿山田黄相比,老挝田黄重量略轻。

2. 大多数老挝田黄。 老田黄虽然打磨后也很光滑,但光滑并不代表油腻。 缺少了寿山田黄特有的清澈透明,让人感觉有些浑浊。

3、在历史文化价值方面,寿山田黄的历史文化价值最高,但也是由于开采时间长,资源已接近枯竭; 老挝田黄由于发现较晚,目前含量最多,但一等品的比例很低,可以说只有前两者的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

《寿山石》

田黄是福建寿山石的一个品种,又称田黄或黄田石。 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北小寿山村田间。 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印章石。 它已经被开采和使用了一千多年。 清代主要用作皇室的印章石和雕刻材料。 随着时代的进步,对其研究不断深入,出版了多部专着。 根据现代研究成果,田黄为:田黄是产于寿山河田野的块状独石,具有六德等特征,主要由地开石和珠陶石组成。 主要有田黄、白田、黑田、红田、绿田等品种。 根据石皮的特性,可分为黄皮田黄、银包田黄、乌鸦皮田黄等。 按颜色深浅可分为桂花田黄、鸡油田黄、枇杷田黄田黄、金黄田黄、陈皮田黄黄等。

老天田黄&彰化田黄

1、从雕刻刀的刀感上来说,两者的软硬度差不多,刀感也差不多。

2、质量一般的老田黄原石,仔细看表皮会有一层朦胧的白色。 不过,上品老田黄并没有,和彰化田黄也很难区分。

3、用水砂打磨原石表面,你会发现昌化田黄稍微亮一些。 如果用手揉搓昌化田黄的表皮,第二天还是湿润的,感觉里面比较水润。 而且老田黄用手揉搓,第二天就会恢复原状。

4、与原石比较乌鸦皮田黄石鉴定配图,更容易看出两者雕刻作品的区别。 用昌化田黄打蜡后的作品比老田田黄度更高,滋润度更高,但老田黄作品放置几天后会变得干白。

5、一般来说,同档次下,彰化田黄质地要好于老田黄。 比如同档次的彰化田黄会偏黄润泽一些,而老田黄会偏干皮。 不过,上品老挝田黄的品质也非常好,质地绝对比中品昌化田黄好。

《长化石》

彰化田黄产于浙江省临安市彰化北区西北部玉岩山一带。 可以说与中国著名的鸡血石一脉相承。 虽然自出土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记载,但也是一块珍贵的印章石。 由于其形成环境、地质成分和特征与田黄极为相似,昌化田田黄分为黄田、白田、红田、黑田、绿田等品种。 另外还有银包金和金包银两种。 田黄虽然深浅不一,但黄色是最基本的,是鉴别标志之一。

寿山田黄与彰化田黄形态特征异同分析:

一、石形及其形成机制

田黄原石经运化侵蚀,呈天然椭圆形,无明显棱角,摸起来滑溜溜的。 两者都经历了上述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次生成。 寿山田黄一般体积较小,形状比较规整。 昌化田黄体型较大,造型多样,无论是体积还是重量都具有优势,具有很好的可塑性和观赏性;

2、石皮及其形成机制

田黄大多有石皮,厚薄不一,颜色不一,有黄、白、黑等色。 石头表面覆盖着一层厚薄不均的黑色表皮乌鸦皮田黄石鉴定配图,形似乌鸦的羽毛,俗称乌鸦皮。 果肉里面是黄色的,外面包着一层白色的外皮,有“金包银”之称。 果肉几乎是纯白色的,外覆一层黄色外皮的被称为“银包金”。 我在上面也提到了这一点,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这里简单总结一下: 寿山田黄的石皮一般比较细腻油润,皮肤毛孔比较规整,就像我们人类一样。 表皮毛孔一般,而长化田田黄表皮比较粗糙,略显干燥,泥土味比较浓。 石皮表面的毛孔并不是特别规则,一般的石皮都会有金砂之类的。

手机

寿山石 相关的细节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