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是我国公认的艺术巨匠,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举足重轻的地位,绘画题材多种多样。在齐白石众多的绘画题材中菜蔬类作品是最能触及老人思乡情结的一类,他将这些日常所见之物,寄予了深层精神内涵,超越了绘画的内容和形式。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感人、雅俗共赏,是由于他对生活极端热爱,在作品中寄予了真情实感。这在菜蔬类作品中尤为突出。
然而,当你看到了现代玉雕大师冯德哲先生的新作《昊意人生》之后,一定会由衷的发出巧夺天工,妙趣天成的感慨!如果说如何能体现对家乡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那么这件玉雕作品则完美的表达了玉雕大师冯德哲先生五十年来植根家乡,宣传家乡,追求艺术的心路历程。《昊意人生》采用整块缅甸翡翠精雕而成,是冯德哲大师亲自手工雕刻、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丰硕成果,灌注着作者的奇思妙想和巧夺天工的雕刻技法。
提起冯大师的新作,还得从三年前说起。那是2013年的春天,在郑州从医的知名学者张教授听说冯德哲大师在相玉、琢玉方面有许多传奇经历,就慕名托人邀请冯大师前往观看自己收藏的一块上好缅甸老坑翡翠,这块老坑料大概有五十多公斤,色彩艳丽,质地细腻。做山水和花鸟以及人物都表现不出这块老坑翡翠的自身特性,当冯大师看到这块石头,眼睛为之一亮,兴奋之情难以掩饰。这不是自己多年来苦苦寻觅一直想完成的翡翠果蔬类作品的上好材料吗?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种玉料非常稀缺,既有果蔬类的纯正色彩,还有bd官方网独有的水灵。
对于玉雕艺术来说,无论怎样优质的玉料,如果没有超凡的创意设计和上乘的雕工,也难以成就一流的作品。切割好的玉料在冯大师的案头一放就是两年多,他苦思冥想,魂牵梦萦。到底做成什么样的果蔬类题材比较好那?真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经过长期的审慎思考、描画,冯大师和亚洲珠宝联合会秘书长、著名国际宝玉石专家赵树林先生经过多次商议,最终决定把这块五十多公斤的老坑翡翠料雕刻成六朵花团锦簇的花菜。
在题材确定下来之后,冯大师开始了艰辛的雕琢工作。为了保证雕刻作品气息的连贯性,冯大师亲自手工雕刻,包括早期的切坯塑型等工序也亲力亲为。成功的果实是用心血和汗水浇灌而成的。历时半年终于完成了《昊意人生》这件作品。
《昊意人生》是一簇放置在一棵随形根雕的底座之上的翡翠作品。净高19厘米,长46厘米,宽40厘米,净重30公斤。六颗花菜和真实花菜一般大小,植物纤维的纹理结构自然,细密相扣,纵横舒展,层层宕宕,节奏分明,非常清晰醒目。花菜的菜叶舒展有力,菜头结实细密,花叶运用都设计非常精确,尤其是叶脉之间的菜筋历历可见,右边花菜中间俏色巧雕两只蟋蟀,寓意喜从中来,十分逼真。看着这块形大、自然、色嫩,水灵,特别是那菜叶包裹菜心上清晰可见的纤维薄膜,一方面令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造化,另一方面更让人惊诧于艺术大师的鬼斧神工!若非亲眼目睹,实在让人难以置信,一块冰冷的石头经过大师神奇创造之后,竟然成为以假乱真的花菜。这组作品绝妙之处还在于它们对翡翠的俏色运用,自然天成,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境地,真可谓“假作真时真亦假”!作品底座的搭配也独具匠心,搭配红木底座显得作品呆板,缺乏灵气,市场上充斥的都是一些低端杂木粗糙的底座,为了显示本件作品的勃勃生机,冯大师几上附近的杏花山,寻找杏花山独有的野生根雕原木,带回工作室根据作品尺寸大小几经修改,才完美的和玉雕作品浑然天成。
冯大师这件作品的问世,它们融中国传统工艺与玉雕文化走进传统生活为一体,是冯大师长期以来追求玉雕艺术的当代性价值与美学意义的最好体现,带领翡翠作品走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雕刻空间。
谈起创作《昊意人生》的缘起,冯大师笑着说:“昔日河南玉雕工艺给人的感觉是做工粗糙,缺乏细腻,在当今国家提倡的大国工匠精神其实给河南工艺的发展提供了一盏明灯,那就是要用心做,往细处做,创新的做,我做的还不够,在带好弟子们的同时,也要虚心学习,把河南玉雕文化宣传出去,要为后人留下具有当代意义与价值的作品!”冯大师朴实的语言感人心腹。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