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七千多年的辉煌历史。从石器发展演变而来的古玉是这些文化遗产和文化现象之一。bd官方网的雕刻工艺是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骨器工艺发展起来的,后经几万年的不断制作、修整、加工、改进、美化,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末期,玉石雕刻工艺逐渐成熟,形成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第一个高峰。在当时,玉质的天然美就深得奴隶主的爱好,故有大量的玉器被制作。我国古玉器的制造与使用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且以功能广泛、造型丰富、装饰多样、工艺精湛、风格独特闻名遐迩。
无论硬玉和软玉都具其特有的温润之光和不可描写之色,故深为后人所好。《礼记·聘义》详细而精辟地道出了儒家的用玉道德观“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智也;糜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这里不仅把玉看作坚贞温和、不屈不挠的高尚品格的象征,而且把玉作为人生行为至好标准的代称辞。
纵观中国古代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它文明的显著特点。先民崇玉为‘神物’,视玉为山川之精灵,祟玉、祭玉的观念已形成,且多带有神秘色彩。从这一角度来看,玉器艺术较其他工艺美术是早熟的。玉器被赋予很多价值和功能,玉材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历代之能工巧匠,工匠们以夸张、示意的手法碾磨了大量为巩固神权和世俗统治的玉器。从古到今都有的佩饰、玩赏功能以及本身的经济价值可收藏以聚敛财富,在不同发展阶段玉制品被看作是显示等级身份地位的象征物,中国历史上帝王是最高阶级,和田玉成为帝王用玉,以及作为宗教,丧葬用器。中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后经无数的岁月,和田玉广泛走入民间,遍及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玉器的发展史,就是玉雕工艺的演变史,“玉不琢,不成器”。一件完美的玉雕作品,美的体现不但在于材质的美,还有造型的美、纹饰的美、工艺的美,几者统一,才能称为玉雕美。玉雕作品门类众多,巧雕乃是其中一个部分,所谓“巧雕”顾名思义,即是巧妙利用大自然赋于人类的玉石材质的不同结构、色彩特征雕琢而成的玉雕作品。“巧雕”这个概念在玉雕界里不断被拓展并运作,应当说是顺应了时代潮流,很多设计师把“巧雕”广泛应用在玉雕行业里进行设计。笔者就巧雕作品的选料及设计理念和制作方面作几点浅论:
一、玉料材质的选择
玉雕文化艺术的消费需求与日俱增,优质和田玉产量日趋减少,玉料价格上涨,以往人们赏玉一般认为玉石就是以白为尊,对于白玉以外的一些玉,如青花籽料等等稍有冷落,被认为是劣种材料,其实不然,应该充分利用不可再生的玉资源进行“废料巧用”,现在巧雕精品已深受欢迎,真正的玉器收藏家及玉器爱好者,特别是以投资为主要目的的收藏者而论,选择巧雕艺术精品更具升值空间,这正是变平凡为神奇。
巧雕的造型艺术是玉材的自然生成景象和人们的审美创造二者相结合的艺术,是与材料最直接相关的,它把天工造物之奇与人工巧妙的构思及雕琢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价值,
虽然材料只是一种媒介,但在整个巧雕作品的审美中,是否好看有重要的位置,没有它,美就没有形象性、具体性和直观性,就不能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官来感受艺术形象由于巧雕作品形象的呈现是借助物质材料而呈现的,材料本身的表面肌理包括玉质、玉色、光泽、致密度、绺裂、玷污等等也构成了形象呈现的一个方面,材料本身质地的优劣与雕刻作品的价值高低不一定成正比的。一件上好的羊脂白玉作品或许是失败的,而一块看似低劣的玉材动用巧雕手法制作而成的作品可能是杰出的。
在看似低劣的玉材上雕刻出独具一格的好作品,必须掌握以下几个要素。
1、看材料形状。选择巧雕玉材对于制作形成一件巧雕作品是至关重要的,大家知道玉石原料的形状千差万别,大小不一。大体都是不规则的几何形态,根据材料形状研究适合的题材,确立雕刻的作品类别。一般说来,块头较大的材料,适合于各种雕刻,其构图灵活性大。可制作摆件观赏方面的作品。较小的扁平或片状材料则不宜进行立体雕刻,可采用高浮雕、浅浮雕、薄意雕刻等手法挂件把玩类作品。
既然原料形状不规则,那么作品的朝向也值得认真研究。以料形而论,锥形材料一般选择细端为为上粗端为下,突起饱满或不平的一面作为正面,将较平或凹陷的作背面。而平放的摆件作品,可根据较平板的一面作为底面.将突起的一面为上方,再根据玉材物象构思设计或依据玉材的自然生成景象选择朝向。
2、观颜色布局。和田玉石,无论优劣其色彩繁多,大致有白、黑、红、黄、绿或各种色彩相互交错和天然形成之各种色彩的沁色。在选择玉材时,要把色彩构象鲜明丰富的一面作为正面,把色泽不好或颜色界线模糊,色彩对比不够分明的一面作为背面或作为陪衬正面的主题。
各种色彩相互交错和天然形成之各种色彩的沁色一类的材料可根据古今或现代的万物景象,结合材科的色彩结构选择合理的构思方案。
3、辩玉质结构。玉质总体可分为硬玉和软玉两方面,无论哪方面玉都有其不同的结构,分辨其不同的结构目的是为了根据玉质的优劣而采取不同的加工手法。对于天然形成之各种色彩的沁色则尽量保持原态、保留其自然美,而对于一般结构如岩浆层、水线则可根据构图需求加大取舍,但若能根据天然构象予以保留以岩浆部分为背衬,动用巧雕手法,也能雕刻出别有一番情调的好作品。
4、纹理分布。和田玉的材料纹理大致包括沁色纹、水线纹、白花或黑 点纹、虎皮纹、岩浆纹、裂纹等等。沁色纹最具表现力,由于色彩差异而形成的 各种天工杰作,非但不宜破坏其原始面目且应认真揣摩,根据其色彩特征、纹理进行独具创意的构图设计,使其自然形成的天工景象得以再现。水线纹较易处理,一般可设计雕刻成水浪纹或云纹借以掩瑕,白花或黑点纹可作浪花、景簸、珊瑚或斑点景物的处理。
对于岩浆纹要予以特别对待,构图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避免因结构松散而导致造物景象的中断,若能将岩浆绞充分利用也会使作品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裂纹是玉料在开采、运输过程中因震动而在石料上形成裂隙,一般裂纹较轻的仅存于表面,可借助雕划线条给予掩盖,小会过于影响整体效果。而脆裂纹相对较为严重,有的难以借助线条得以掩盖,可尽量剔除干净。在创作中,作者还需随机应变,适时进行跟踪修改,以适应料石内部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原设计方案使之形成十全十美的作品。
二、结合创新的设计理念
设计指意欲、设想和计划,指人在创作作品之前的主观谋划过程。设计基于对物体形状特征、色彩特征、纹理特征、质感特征、空间特征等进行艺术表达和结构造型的过程,遵循实用化求类法则,重点强调物与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功能设计创作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和实际功用的作品。因此,设计是有目的、有预见的艺术活动。
巧雕作品的设计同其它艺术创作一样,要在玉石材料上刻出栩栩如生的各种物象,首先必须有知识的积累和创新的理念,经过严谨的艺术构思,对玉料要进行仔细揣摩,把材质、形状、色泽有机地结合起来。看材质,材质是分辨玉材等级的要素,根据玉质的不同结构采取不同的设计手法质料本身难以揭示艺术品形成之后存在的艺术价值。
虽然玉材对于制成一件巧雕作品有着至关重要的一面,但是,没有人的设计创作活动以及特定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构架,其本身也就实现不了完美的艺术目标。因此既要体现玉石原料的自然之美,又要借助玉石原料体现玉雕技师的表达意幽,达到人工与自然的和谐统.辨造型.造型是玉器审美的构架,也是决定玉器收藏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匀称而不呆板,均衡而又稳定的型才是美的作品。
在设计巧雕作品中,合乎规律的设计创意是首要,简单地说就是要揭示的物象合乎质料自身的机理,比如色彩、质地,结构等。色彩的表现力很强,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情感意味,给人以不同的情感体验。要做到巧雕作品的造型优美、自然、生动和整体布局合理的构图,有疏有密的章法,要着重选择能够突出一种物象的主色调,确定一个主旋律,运用其它色调作为陪衬、点缀,让景物适于主色调,并围绕其展开,其它色调也可作为俏色手法予以展示。
其次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要在原料的特定空间内得以展现,就得通过分析物象的空间占有、空间分割或布局方式,所以设计风格可简洁流畅,少即是多,虚即是实,给人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
相反,过于“夸耀”工艺的繁琐只会带来画蛇添足之后果。另外结合夸张,变形或抽象的美术形象,夸张、变形,不仅可使固有的物象变得丰富多彩,而且还会使作品的个性更为鲜明突出。设计巧雕题材广泛,因而知识储备也应广搏,熟酝文学、历史、民俗、宗教、美学、哲学等从中领悟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以此升华自己艺术境界。笔者认为一件带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工艺精致可给人带来视觉享受的玉雕作品才可称为艺术品。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