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的玉器艺术还有很多缺点和不足,继承传统的多,发扬传统的少,反映新时代精神面貌、新造型、新特点、新用途的玉器更少,有人曾经对我国工艺品作过这样的评价:“泥古人,乏创新,高不成,低不就”。甚至断言,我国当代工艺创作一直没有明显进步,几乎没有可代表现代、当代这一时间概念的工艺品。自然,这一评价同样适用于玉器行业。
玉雕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建设几乎空白,在我国现代各级别的教育体系中,没有玉雕专业人才的学历教育,没有直接面对服务于玉雕的工艺学、美学等理论专著问世,仍然沿袭着“师带徒”、“父带子”的“心教”传统方式。绝大多数玉雕从业人员缺少现代美术训练,尤其是现代造型艺术所必须的基本功训练。这种生产领域与学术领域的失衡,使这支生产大军形成了一支文化素质低下的大军。有些为了所谓的“独家绝技”,只传授自家子女,无子女的雕刻大师就使得绝技失传,严重制约了从业人员技艺切磋交流和水平的提高。目前玉雕产品绝大部分在题材选择和设计、工艺等方面都是追寻历史的单线传承,闭门造车,要么是福禄喜寿、花鸟鱼虫,要么是佛像观音、神仙仕女的玉文化,缺乏与时俱进的理念和优秀艺术门类的优化嫁接,使玉雕产品与现代人群消费的结合度太差,不利于大众消费市场的引导。
既有优秀继承又有现实创新的精品极少,使得观赏、把玩、珍藏的精品市场快成为“无米之市”,因此适应现代化要求对玉雕行业来说是非常紧迫的了。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业,必须有一个创新意识,扬弃的精神。因为没有任何事物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必须从思想认识,个人从业素质,包括艺术修养、技能培训、经营方式等方面都应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否则,设计、雕刻的产品便失去灵气,市场销售就会难以为继。玉雕从宫廷艺术流入民间,又从民间组织起来搞大生产,但是它毕竟是手工作坊。现在大生产已不能适应商品经济下的新形势,玉雕的出路只能是重新回到民间搞分散经营,搞手工作坊(这几年整个玉雕行业的发展已经完全是这样的状况了)。
当然玉雕产业要走战略发展之路,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对各地方或各部门而言,需加紧制定区域性战略规划。产业的发展取决于整体的战略规划,无论是玉雕从业人员,还是玉雕产业的收益,对一些区域经济的发展都是举足轻重的,战略规划要实现资源、产品、质量、销售“一条龙”。以市场为龙头,及时了解和预测市场需求信息,加强有限资源的开采和管理;以市场需求合理统筹配置资源,产品设计要立足“创新是灵魂”、“创新是效益”的原则;产品质量要突出一个“精”字,通过有效的实施措施,把四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协调统一,逐步培育行业的龙头产品,多出新品,多出精品。玉器艺术文化的研究比之市场动态调研更为困难,它要求玉器多吸收文化、艺术、历史等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求本行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发展,把造型艺术美学和玉器技术结合起来,多生产有艺术性的玉器,这样不但能够提高玉器的声望和地位,提高作品的艺术性,也能兴旺销售市场。
综上所述,人类文明只有通过世代积累、继承创造才能不断向前发展。继承不单意味着接受上一辈授予的知识技能,它们其实是无数祖辈创新积累知识技能的总和。中国玉雕脱胎于石器制作,还在石器衰落消亡几`千年后仍然保持着蒸蒸日上的发展趋势,正是得益于历代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才创造了中国玉雕数千年的辉煌。因此,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不歇动力。玉雕行业更应当立足于传统的基础上自主创新和发展,努力运用现在已经成熟的技术向玉器艺术高度进军,向用途的广泛性上进军,在不久的将来,玉器要在艺术上登上大雅之堂,从用途上占领广大市场。只要不断地提高玉器的造型水平,开发新产品,提高玉器为现代生活服务的能力,玉器兴旺将不成问题。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