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于丘处机的印象都是停留在《射雕》或者是《神雕》里,对于历史上的丘处机却知之甚少。据有关记载所言,丘处机修道的同时,对琢玉也十分热衷,并且在往后的十数年里对玉雕工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修道何必离境坐,苦学玉雕成大家。”丘处机是中国古代琢玉名人。
邱处机是山东人,小时家贫。当了道士后,随师习武诵道。一次,一位道长在带着邱处机练习拳术时,出了一身汗,遂脱下外衣。道长衣服里露出一块五彩佩玉,邱处机见了十分喜欢,于是便向道长借来,双手棒着仔细端详。
道长见邱处机如此喜爱,便说:“长春,你倒有眼力,这是我家传家之宝,原是大宋开国皇帝赏赐我家祖宗的,你既然喜欢,我就把它送给你,你可得好好保存呀。”邱处机说:“师傅,我喜欢是喜欢,但我更为钦佩的是制作这块佩玉的工匠师傅的超凡技艺。”
道长听了邱处机的话,只是长叹了一声。原来,道长本是宋朝一个开国元勋之后。只因奸臣当道,半壁山河沦陷金人之手,但皇帝却终日沉湎在酒色声乐中,国家危在旦夕,因此才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道长见邱处机虽然身穿道袍,但凡心未退,就不再教邱处机记诵经文了。而是教他诗词、绘画,听任邱处机去玉器作访,观察艺人琢玉。
过了几年,道长无病仙逝。临终前,道长嘱咐说:“长春,你既不能超然世外,就索性作一个尘世有用之人吧。我走后,你仍旧继续四处云游,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除了学琢玉,还要多学几种谋生技艺,将来大局定下来,就可传给穷苦百姓,造福世人,那也就功徳无量了。”
道长去世之后,邱处机遵照遗嘱,继续到各地云游,并以琢玉为主,刻苦学习多种工匠手艺,还学会了相玉。元朝建都北京后,邱处机辗转来到北京,在白云观定居下来。那时的北京虽然已是国都,但并不很繁华,琢玉手艺也远比江南落后。特别是经过多年战乱,许多贫苦百姓都失去了谋生手段,生存十分艰难。邱处机在白云观落脚后,不是传经布道,而是致力于玉器制作。他博取众家之长,所作玉器件件都是出类拔萃的精品,且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使得一时之间京城官宦贵族、巨商大富莫不争相抢购,人人都以拥有邱处机制作的玉器为荣。
邱处机把琢玉賺来的钱,全都用来周济贫苦人家。但他也不是施舍银钱,而是因材施教,帮肋他们学会一种谋生技能,并馈赠必要工具,让他们得以养家糊口。他特意挑选了一些贫苦人家的青少车,教授琢玉手艺。由于邱处机的倡导和培植,北京的玉器行业逐渐发展壮大,白云观就成为其传艺的讲习所。
十年过去,邱处机成了北京城乐于助人,精通琢玉本领的有名工匠,连皇帝都知道有个叫邱长春的道士,不念经传道,专门琢玉传艺。一天,皇帝拿出一块稀世翡翠,要邱处机作一件器物。邱处机根据翡翠的颜色、质地、自然形态,制作了个带叶的瓜形小盒献给皇帝。皇帝打开盒子,只见一条晶莹细长的链子连着盒盖和盒底,不由连声叫绝。邱处机又用一块羊脂白玉琢了个薄如纸、能够透过指纹的白玉花瓶。皇帝看后爱不释手,封邱处机为“白玉大士”,并从龙案上拿了一块白玉镇纸,赏赐给他。邱处机就用这块白玉琢了一根朴秦的白玉簪子,别在道冠上。
年代久远,如今我们已经找不到当年邱祖制作的器皿实物了。但仅从北海团城上保存的《元代玉瓮〉、《渎山大玉海>》看,经过邱祖的提倡和扶植,北京当时的琢玉工艺已经相当可观了。由于他对玉器行业的贡献,每逢正月十五邱袓生日这一天,北京玉雕艺人们就要到白云观去祭拜这位袓师爷。琉璃厂沙土园还设有长春会馆,里面安放着邱祖的塑像,会馆成了纪念邱祖和玉器行聚会的场所。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