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从实质上来讲,无非也是一种“游戏”,美感就是从“游戏”中获得发泄,达到精神的愉悦。由美意识引导的玉雕设计理念,常视“得化工之巧、具生意之全”为玉雕形式的刻画手法。
如对玉文化加以探索,不难发现其形式是美的,并掺有耐人寻味的意趣。如说苏帮玉雕的风格特色为“小、巧、灵”,那就已隐含了趣味性。无论是六十年代倡导过的“空、飘、细”,现代的“小、巧、灵”及逐渐趋向“精、美、雅”的表现手法,均受到材料因素和时代精神的影响,铸有时代烙印。
苏帮玉雕以“工巧”为特色,不单指琢玉技能,也包括形式构造之巧妙、内容构思之情趣。从某种意义上说,形式就是一种艺术“语境”。玉雕的艺术形式和内容虽静默无声,却难以掩盖意匠所在和审美情趣。
从工艺美术的意匠与趣旨来看,神话故事、吉祥纹饰等多为玉雕所采用,归结点是“尚美”,并由美趣而去创造。人们所熟悉的传说中人物形象,如济公、钟馗、刘海、东方朔、弥陀等,都富有趣味性的情感刻画,予人鲜明印象,更具艺术感染力。在动物的塑造上,同样也注重神情之趣,如“龙凤呈祥”、“子辰佩”、“马上封侯”、“三羊开泰”、“太师(狮)少师(狮)”、辟邪等,均借趣味性的刻画来强调传神,体现出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
形式上的“通变”和“生趣”,均以意象筹度生发,可谓是传统玉雕的行进轨迹,其妙变无穷的趣味形式反映出琢玉者的才智,创作者能自由、灵活地发挥。形式上的“通变”包括题材的广泛性、手法的多变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是苏帮玉雕的审美特色,而突出“意匠筹度之美”则是苏帮玉雕善于发掘“自然之趣”来构成美的形式,并结合工艺与绘画、工艺与雕刻,这种和谐统一便可妙趣横生。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虽说的是诗与画的内系,但给玉雕设计者带来有益的启示。美从何处寻?宋朝某悟道诗:“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诗意为:道不远人,美就在自己心目中。
人们通过欣赏作品的形趣、情趣、意趣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这也就具有了审美娱乐功能。乐在游艺中,或寓教于游戏,彰显人们的生理与精神需要。玉雕中的趣味性也是对美的深度刻画和包容。所以,玉雕师要想玉雕能广受欢迎,首先要确保玉雕有情趣之美。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