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银首饰加工制造业历来是中国珠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银饰市场举足轻重的力量之一。当然,与出色制造力相对应的,扎实的民众基础也造就了庞大的消费市场。虽然2015年受到整体经济政策的影响,我国银饰消费水平与往年同期相比有一定幅度的下滑,但总体来说,因为潜力巨大,待开发市场前景广阔,我们也应对银饰行业的前景抱持充分的信心与期待。
与珠宝业其他材质相比,银饰的价格亲民、款式多样,这一特点除了为其培育出巨大的消费市场外,也造就了银饰行业在生产端与销售端的两极分化相当严重——存在于加工领域的大量家庭作坊式企业极少拥有终端品牌,且在产品研发、设计、工艺等领域缺乏创新投入;小部分具备研发能力、注重品质和工艺的品牌类企业,则在创新成果转化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亟需加强。
虽然一直以来,我们将银饰消费市场归类于珠宝行业的低端消费市场,但实际上,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银饰消费也正在逐步转变为中高端、高品味。一方面,国民经济的大幅增长以及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攀高使得消费者的眼光品味随之水涨船高,中高收入消费群体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大大刺激了高端银饰品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众多国际高端银饰品牌抢滩国内市场,民众眼界渐开,所消费的银饰也越来越贴近国际流行趋势。
也因此,以过去的“拿来”主义审度和应对当下的市场,无疑就显得过于不合时宜了。告别简单的模仿以及千店一律的窠臼,行业需要以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去催生优质品牌企业的诞生。而当这些企业在市场份额上获得与其品牌美誉度相应的回报时,我们的行业才算是真正迈向了成熟。
根据统计,目前,中国银饰市场中传统同时尚的需求并驾齐驱,构成了两大分类市场。其中,传统银饰产品用银量占国内银饰产品总用银量的40%左右,银器用银量约占总量的14%,而时尚银饰的用量则占了45%左右,这充分体现了银饰品需求的现状。
另外,我国幅员广阔的特点,除了造就庞大消费市场外,也赋予了各地域明显的喜好差异:像西北地区主要以宽大厚实的银饰品为主,以手镯为主流;西南地区主要以朴实的少数民族风格手镯,锁包,项圈为主;东北地区主要以夸张个性的镶嵌产品为主;华中地区主要以传统风格的银饰品为主;而华南和东南地区的则以时尚精美、小巧炫目为主,特别是具有K金质感的银饰时尚项链、戒指、耳环等很受当地消费者喜爱。把握住地域特色,根据需求差异选择针对细分化市场的货品,是银饰企业在开辟市场时首先需要密切注意的动向。
而在市场潜力方面,由于我国珠宝市场梯级层次多,需求拓展面大,在一线城市市场渐趋饱和的前提下,二三线城市以及乡镇也为银饰行业的长足发展提供着有力保障。我国有近3000个县,有相当规模的城市达655个,大量的二三线城市和更多的四五线城市的消费市场目前具备着巨大的成长空间,而广大农村地区市场还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相对于白银行业的蓬勃发展,目前,我国白银管理机构功能性不强,对全国白银产业和市场的协调指导战略也相对薄弱。由于缺乏一个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所以,我国每年白银首饰加工制造业产量、消费量等各项信息指标的不透明、不对称,也使得行业内频现生产企业小而散、冶炼企业重复建设“吃不饱”等问题。为此,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白银产业的发展规划,相关行业机构应加强信息统计,建立权威信息发布,包括每年白银首饰生产量、消费量等统计数据,有序指导白银首饰加工制造行业的良性发展。同时,也应加强行业规范,制定更加完善的相关制度,有效保护行业的知识产权,建立产品防伪体系,相关行业协会及各级监管部门应对银饰市场进行长期、有效的监管。增强自身专业水准,正确树立行业价值观。
我们一直在谈创新,在谈回归产品本源,在谈脱离红海竞争。那么在2016年以及之后的新竞争体系中,如何摆脱开经济低迷的阴影,如何合作共赢,如何于厚积薄发后脱颖而出。
众所周知,2015年里,电商已充分融入进普通民众生活,也同珠宝行业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诚然,由于银饰在产品套系更新速度以及货品流动速度上的过快,使得其进驻电商平台的成本相对偏高,但对于七好银饰而言,依托互联网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及促进产品结构多元化、规范化,与时俱进,也着实是刻不容缓的。
毋庸置疑的是,2016年对于整个银饰行业、珠宝行业来说都将是关键的一年、整装待发的一年,强强合作好过单打独斗,整合创新好过固步自封,只有通过与配套产业更深层次的合作,与不同体系不同行业的交流,才能开辟产业的崭新蓝海,达成更高层次和境界的成就。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