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工银饰品非遗传承人苗银是指贵州苗族极具民族特色的银饰,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历史的迁徙中发展出了自己的语言、服饰、信仰、文化。提到

1.手工银饰品非遗传承人

苗银是指贵州苗族极具民族特色的银饰,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历史的迁徙中发展出了自己的语言、服饰、信仰、文化。提到苗族大家想到的就是盛大集会或是婚嫁时姑娘们全身戴满的银饰,如牛角般高高耸立的头饰,大而美的项圈,再到戒指手镯,全身上下散发着莹莹光亮。

苗银种类

首先,说下苗银和其他银饰的区别。不同地区的苗族银饰在含银量上稍有区别,经过不断的发展,有些地方的苗银为纯银,也就是俗称的925银,含银量为92.5%。硬度比足银(含银量99%)和千足银(含银量99.9%)要硬些,更容易造型。有些地方的苗银含银量相对会较低,甚至像藏银一样不含银,主要成分为白铜。苗银一般是白色的,没有925银的亮度,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杂质。苗银比925银要轻些,因为含有铜的成分。

工艺展示

而除了成分,鉴定一个苗银的品质还要看它的工艺。苗族人将自己悠久历史的文化都融入到了银饰上,每个银饰花纹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或传说。因此你会发现一片小小的苗银上可能都绘制了很多的图案讯息。

苗族银饰工艺流程很复杂,一件银饰多的要经过一二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而且,银饰造型本身对银匠的手工技术要求极严,非个中高手很难完成。

苗银工艺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名贵州黔西南州的苗银国家级传承人将这门手艺保存下来并持续发扬。

银饰保养

银饰不佩戴时要清洁后再收好,最好用密闭口袋装好,防止氧化变黑。佩戴者如果出汗较多,可以每天用软布擦拭表面,以保持光泽及除去污垢。变黑处理:擦银布是你的首选。还有许多小偏方,比方说把银饰品放在可乐里面泡一夜,或者用软毛刷子蘸牙膏刷洗。

银饰选购

虽然非苗族人士没必要购买一套苗银盛装回家,但是苗银的一些小饰品还是非常值得采购的。比如耳环、戒指、手镯、脚链、发簪等。

除此之外,有些饰品还将苗银同苗族的另一个非遗工艺苗绣结合起来,以苗绣做镶嵌,让饰品更绚丽多彩。

2.银首饰是什么非遗

《银骷髅》,08年国家非遗(编号||-139)古代音韵作品之一。内容为描述古代哲学家庄周与骷髅对话逍遥生死的哲学故事,已收入国家典籍《道藏辑要》符合传播规定。

3.银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1,西江苗寨:中国最大的苗寨

位于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镇,从凯里南站,凯里汽车站有直达车、门票110元。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千户苗寨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较好。当然,西江苗寨的商业化气息太过浓厚,在选择适合不要盲目跟风。

2,控拜苗寨:中国银饰文化之乡

控拜苗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的雷公山半坡,这里距离西江苗寨只有14公里,但是几乎没有游客前来,无商业化,无景区门票。控拜苗寨拥有精湛的苗族银饰锻造技艺,子承父业,代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苗族银饰锻造村落集体手上记忆。因此,被称为“中国银饰艺术之乡”。在控拜,可以摆放龙太阳和杨光宾两位银饰艺术的传承人。

3,朗德苗寨

朗德苗寨,属贵州省雷山县郎德镇,距凯里市区27公里,雷山17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分上下两自然寨。对外开放的是上郎德,也就是“朗德上寨”。该村寨是一个过去是一个十分宁静自然的村寨,现在收取50元的门票。村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住宿和苗家饭。

4,新桥苗寨:唐朝头饰,宋代建筑

新桥苗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大塘乡,距雷山县城约12公里,可以乘雷山往大塘的小面包,也可以搭往榕江方向的过路班车到大塘。新桥苗寨之所以能够在雷山这个苗寨王国脱颖而出,主要在于这里有三大看点:一是宋代水上粮仓,二是超短裙和唐朝头饰,三是锦鸡舞。目前没有门票,保持原生态。

5,乌东苗寨

乌东苗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雷公山西北山腰壑谷中,雷山县城有前往乌东的中巴车。在寨中翘道可见矗立于云遮雾绕中的雷公山顶峰。乌东寨共100余户,500多人。这里自然环境十分的优越,适合避暑度假,享受乡村生活。目前不收门票,也不存在商业化。

6、红阳苗寨

红阳苗寨位于贵州台江县南部,距县城15公里。红寨村有悠久的历史,又有底蕴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有口碑传说、音乐舞蹈、制作、医药、纺织、印染、土建、历法、生态环境保护等等。在红阳苗寨,除了体验原生态的民族风情以外,还可以到山上看万亩草场。目前没有门票。

7,反排苗寨:木鼓舞之乡

反排村位于贵州省台江县东南部,村子四面环山,隐映在绿树翠竹之中。反排苗语音译“方白”,意为在高坡

(八)卡拉苗寨,是中国鸟笼艺术之乡;

(九)排莫苗寨,是东方蜡染第一村;

(十)巫沙苗寨,居住建筑大多是吊脚楼。

4.银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传承

古城的传习所是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习所,是国家权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传承保护基地,那里产出的苗族银饰用的银都是国库银,银含量都是经得起检测的苗族银饰。

5.金银细工非遗传承人

苏拉威西岛居民主要由7个民族组成,即托亚拉(Toala)、托拉查(Toradja)、布吉(Buginese)、望加锡(Makasarese)、米纳哈萨(Minahasan)、莫里(Mori)和戈龙塔洛(Gorontalese)人。托亚拉人散布于岛上各地,是隐居丛林中的游牧居民,有自己的语言。托拉查人在岛中部、东南部和东部,属于澳斯特罗尼西亚族(马来-玻里尼西亚族),有自己的语言,基本上务农,大部分信基督教,但仍保留许多有灵论的习俗。布吉人和望加锡人是穆斯林,体格强壮,精力充沛,肤色白皙,酷爱赌博、欢宴和斗鸡,居住在南部,很勤奋,善于制作编织物品、纺织品、金银细工和造船等。米纳哈萨人与其他民族不同,他们肤色白皙、高鼻梁、突嘴唇、双眼间距较大,黑发短而硬,身材高大健壮,住在万鸦老(Manado)周围,是岛民中最西化的民族,生活方式也属欧洲式,每座村落都有基督教堂和学校。莫里人是高地民族,住在东部许多地方。戈龙塔洛人住在东北半岛西部和中南部,身材矮小,头发平直,肤色较白,是穆斯林。

苏拉威西岛上的是托拉查人。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民族。主要分布在苏拉威西岛中部山区及东南半岛西部。属蒙古人种马来类型。使用托拉查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有多种方言。无文字。各部落均有自己的部落保护神,盛行祖先崇拜和精灵崇拜。从19世纪末开始传入伊斯兰教,属逊尼派,并有许多人信基督教。保存氏族部落残余,按大家族居住长屋。土地及大部分财产归家族所有。房屋在墙柱上饰以大量绘画和雕刻。衣服多以树皮布为材料,其上绘有各种彩色图案。手镯、脚镯、戒指和项圈等饰物,多用牛角或黄铜制成。原以采集和渔猎为主,或从事刀耕火种农业,种植玉米和旱稻。近年来,逐渐从山岳地区迁移到河谷低地,整修水田,种植水稻。与外族交往也开始增多。

印度尼西亚西里伯斯(苏拉威西)中部的民族。据说他们是一个入侵民族的后裔,统治该岛时同化或消灭了原住民。后来他们被穆斯林印度尼西亚人(如布吉人〔Buginese〕)赶走,离开海岸。他们好战和猎头的习惯使他们必须把村落建在易于防御的山顶。近代许多托拉查人已成为穆斯林或基督徒,多数务农,其村落亦较易与外界接近。他们喜好锉平牙齿,佩戴饰物。1960年代,估计托拉查人口为60万。他们的语言属于南岛(马来-玻里尼西亚)语系,有许多方言。

6.苗族银饰非物质遗产传承人

王国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银饰锻制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

他锻制的银饰肯定是真的,

7.手工银饰品非遗传承人是谁

严顺开简介如下:

1、严顺开(1937年6月6日~2017年10月16日),出生于上海市,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中国内地男演员,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上海滑稽剧团任演员。1981年初登银幕,主演剧情电影《阿Q正传》,凭借该片获第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和第2届韦维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金手杖奖。1983年在第一届春节联合晚会上表演小品《阿Q的独白》。1988年自编自导自演喜剧电影《阿谭内传》。1993年在央视春晚上表演小品《张三其人》。

3、1999年再次登上央视春晚,并与凯丽合作表演小品《爱父如爱子》。2002年出演古装电视剧《红楼丫头》。2003年参演古装推理悬疑剧《大宋提刑官》。2004年领衔主演剧情电影《银饰》。2005年执导都市风情滑稽戏《太太万岁》。2007年严顺开自导自演滑稽戏《独养女儿》。2009年领衔主演家庭伦理剧《我的丑爹》

8.非遗苗族银饰

2006年5月20日,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银饰都是根据其自身历史文化演变而成,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从银饰的品种、纹饰设计构造到制作组装都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极高的文化品位。苗族银饰的加工是苗族民间独有的锻制技艺,自古以来都是在家庭作坊,由男性银匠手工锻制完成。

手机

银饰 相关的细节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