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世人对和田玉石的特殊爱好,汉语词汇当中关于玉石的词句有许许多多,如冰清玉洁、守身如玉、玉女下凡、玉树临风……,这些褒含赞美的词语体现着世人对玉的推崇和喜爱。
出于世人对和田玉石的特殊爱好,汉语词汇当中关于玉石的词句有许许多多,如冰清玉洁、守身如玉、玉女下凡、玉树临风……,这些褒含赞美的词语体现着世人对玉的推崇和喜爱。
玉石文化
玉石的润泽以温,细腻柔和的特性与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古代儒生对和田玉石有着特别的兴趣,在我国古代,关于玉石的文化研究呈百家争鸣的繁兴状态。儒生们把礼学与和田玉结合起来研究,用和田玉来体现礼学思想。为适应统治者喜爱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等传统观念,比附在和田玉物理性质上,随之“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抽绎玉之属性,赋以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赋以阴阳思想而宗教化;比较玉之尺度,赋以爵位等级而政治化。”(郭宝钧《古玉新诠》)是当时礼学与玉器研究的高度理论概括。这是中国玉雕艺术经久不衰的理论依据,是中国人七千年爱玉风尚的精神支柱。
和田玉石具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象征着高贵、纯洁、友谊、吉祥、平和、美丽,我国自古就有“黄金有价玉无价”之说,皇室贵族、达官名仕以饰玉为荣,平民百姓则与玉无缘。
进入现代社会,和田玉石终于从贵族路线中解放出来,成为平民百姓也能够戴得起的珍贵饰品,爱玉、崇玉之风进一步兴盛,玉石文化的内涵随之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玉石为人们所发现、所利用、所推崇了几千年,玉石文化便发展沉淀了几千年。在国人心中,玉石有着民族传统的内涵,它是物质的观念,又是社会的、文化的综合。玉石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一部厚重的历史文化。
玉满斋挂件和田玉随形佛造型可爱含证书(点击购买)
黑白玉河
“忽炭国……城东有白玉河,西有绿玉河,次西有乌玉河,皆发源于昆仑。”这是元朝时期欧洲旅行家马克波罗在其游记《马克波罗行记》中留下的宝贵记录。书中所提的白玉河即今天和田境内的玉龙喀什河,现俗称白玉河,乌玉河就是今天的喀喇喀什河,现俗称墨玉河,两河都发源于昆仑山深处,如同是一对奕生兄弟,在分别流经和田后,在沙漠中交汇在一起,组成和田河,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后流入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近闻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第二条沙漠公路和阿公路(和田至阿拉尔市)已开工建设,公路沿着和田河道修筑。看来,离实现沿沙漠公路观玉河雄风的梦想实现为期不远了,相信那一定是一次难忘刺激的梦幻之旅
《史记》记载了和田玉石的产出情况:“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明确指出和田玉来自昆仑山中。事实上也的确是如此。在昆仑山深处,存在着大量的玉石矿。每年的夏季,昆仑山积雪融化,大量雪水冲击着原生玉矿经风化剥蚀后的玉石碎块,汹涌而下,汇入白玉河、墨玉河,流向下游,到了低山及山前地带因流速骤减,就四散沉淀在河滩和河床中。玉石碎块经过河水冲刷和相互撞击磨擦,杂质尽去,只剩下圆润光滑如凝脂般的玉石。鱼龙混杂于密布的石头当中,河畔拣玉就是从河中石头中找寻玉石。
居住在和田的维吾尔老乡自古就有玉河拣玉的生活传统,成为他们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玉河拣玉的最佳时节是在秋季,那时气温下降,河水渐落,河床显露,很容易发现玉石。每到这个季节,白玉河、墨玉河畔有不少附近的居民前来拣玉,他们三五成群,汇成庞大的拣玉大军,装扮着玉河。现在,和田居民又创造了一种新的采玉方式--挖玉。在裸露的玉河床上,挖玉工们先挖出一个大坑,然后钻进坑中一点一点的找寻,运气好时,也有不小的收获。
和田玉石以其无穷魅力,独特的方式向世人展示着和田的瑰丽多姿,也为中华民族增添了无穷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