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野牛沟料
这种料子产于野牛沟拖拉海沟一带,特征就是bd官方网外面包裹一层不薄的糖皮,而不同时期产出的糖皮颜色与薄厚不同,青海野牛沟料是典型的“赌石”,风险很大,通常被称为“糖包白”,外面包裹着一层厚厚的浆皮,多数时候从外表看不到里面是否有玉石,更谈不上玉质的好坏,据说,其赌性相当于翡翠的“蒙头猪”。赌成功的概率最多为25%左右。
野牛沟料呈窝状产出,故称鸡窝料,断面呈肉丝状,属青海玉种优秀的玉种,白色纯正,颗粒又细腻,而且玉矿料地稳定,又不具青海料通常的“水透感”,胶质感强,灵气很足,所以也被称为青海料中的“羊脂玉”。
不过该玉肉四周有过渡状、芝麻点状的麻点较多,越靠近白色玉肉,麻点就逐渐减少乃至消失,又称之为“麻糖”料,糖色也侵染严重,对玉肉利用有影响,不过现在野牛沟料基本上很难开出料子来了,本身产出规模就小,市场上的成品或原石也并不多见,现在价值可预见。
二、阳山白皮料
青海白皮料非常少见,多分布于矿脉附近的残积坡,该料因为常年处在浅地表之地,散落于阳坡为次生料,受光程度好,氧化充分,所以原料表皮常带有红皮或黄皮,开出来的来自颗粒细腻,硬度与密度也较高,白度非常好,相对野牛沟料稍显透明,因为敲击声似‘钢板’,青海当地俗称它为钢板料,也可以说相当于戈壁料,属于老矿料,目前矿区基本上也开不出料子来,而市场上懂这种料的人也很少,同时市场罕见。
三、矿带料
此种“矿带料”又称“矿带白皮料”,即雾白皮料、白皮料等有多种,均为矿带原生料,共同特征是在玉石的表面上,往往有一层类似“雾”状物浅浅地覆盖,这倒与翡翠的“雾”极其相似,它的雾色从奶白色到奶黄、浅黄灰等有很多种,或极难形容其色泽,可称“白皮料”和“黄皮料”,据说矿带料也是青海山料中最好的品种。
特点:这两种玉料颗料细腻,成品率高。最明显的是这种玉石抛光后“返色”好,白度佳,尤其是外部雾状层越均匀的玉料玉质越好,市场上许多高档手镯就是这种料,现在已基本枯竭。
四、干浆白料。
该料呈条带状分布,特征是玉和浆界限分明,浆皮呈大块碎裂状,似龟裂,故称干浆料,该料子颗粒细腻,油性足,但颜色不均匀,偶有窜浆。
五、"粗”种白料。
该料在横截面上显现似“米猪肉”粒状,故称"粗种料”。但当切开后颗粒细,油性足,尤其边缘有“糖”时(其实是氧化相对充分),这种白玉较一般昆仑玉不透而有凝重感,新疆人非常喜欢,多“视”之为95于田料。
六、“阴山料”。
“阴山料”即黄皮料,昆仑玉黄皮白料出产于矿山的阴坡,受光程度较差或在沙土中掩埋,由于受沙土中铁元素的长期侵染影响,玉石表面多呈金黄色,类似和田籽玉的洒金皮或秋梨皮,故又称“土皮料”。黄皮白料多埋藏在阴坡面4~8米深的风积土(沙)层中,其成因主要与古代昆仑山的地质剧烈变化有关,风积沙(土)的因素次之。此种白玉特点是玉质比“阳山料”更细腻,但颜色均匀性差一些。
七、新料。
主要产于三岔河玉矿、油性。脂份。凝重感较拖拉海玉矿相差甚远。前七种玉矿已随开采深度的加深基本枯竭。
八、“水线料”。
“水线料”又称“多水线白料”。其特点是颗粒细,硬度高,密度大,白度好,品相佳。一般认为水线是由纯净的透闪石组成(亦有认为是硅灰石),是正宗昆仑玉的标志,玉质优良。这种玉料多数透明度比较高,显得水气偏大,有的玉料水线显多、较粗。
九、“鼓肚子料”。
“鼓肚子料”即泡状皮白料。因其表皮出露大量0.1~0.5毫米泡状点,又称“大白点料”,业内俗称“起包子”或“长瘤子”,多为白玉中的优质好料。这种料形状呈菱形规整的边,为原始裂面,相互平行呈独玉状,往往无浆皮。一些料子中间多有微凸,似啤酒肚,故玉行中俗称“鼓肚子”。该料一般返色性好,白度润,颗粒细,无杂质,虽然玉料表面上有泡状点,但多不进玉,只是料质略显“透”明。
重点要说的是白皮、黑皮与黄皮料。
黑皮料九十年代初偶有发现,相当于和田玉中的羊脂玉,当时因为没有保护意识,几乎已绝迹,现无标本可见。土皮料埋藏于浅土层。玉质细腻。脂份高。氧化充分。有土色侵染。玉质相当于和田玉中籽料。现已绝迹。个别玉商及私人手中可见。
这两种料毕竟数量有限,当来源枯竭时,人们不得不面对山料玉矿的岩层了。在这期间开采出了一批出材率极低的矿料,剖开大块玉料,在极重极厚的僵白石料中心才有一小块最白最细的顶级白玉,这就是白皮青海料,相当于95矿的于田料。
以上这些青海料,大多都已罕见,或基本枯竭,可能在海外市场还偶尔能见到早年流出去的料子或作品,且大多都为老料状,大多质感料性都可媲美优质籽料的水准,所以英雄不问出处,只要玉质细腻纯净,温润度好,遇见这些稀有玉种,即使是山料,在籽料为王的时代,一旦遇到它们,又何尝不是一种惊喜、甚至惊艳?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