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从若羌县出发,朝目的地民丰县驶去。来到新疆才能感受到大地的辽阔,若羌县距离民丰县高达500公里,中间仅隔了一个且末县,这在内地往往是两个省会城市之间的距离。沿着阿尔金山和昆仑山支脉脚下的315国道行驶。新修的路面平坦,沿途的风景也养人眼目,不少地段出现大片的芦苇林,在阳光的照耀下,顶上的穗絮泛着白色的光,迎风摇曳,反映植被有了良好的恢复。
一个沙漠与水源共存的地方
且末县距若羌县约200公里,花费3个多小时就到了。
且末县在维吾尔语称为“恰尔羌”,又译名为车尔臣,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境内沙漠广袤达6万平方公里,占据塔克拉玛干沙漠近1/6面积。2亿多年前是一片大海,由于地壳抬升山脉隆起,才形成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三大沙漠。主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力量是干涸的风,在风的塑造下,地表可以移动的沙盖厚达300米,形成各种形状的沙丘,其中最高形式就是金字塔形沙丘。当大风吹起沙尘暴时,遮天蔽日呼啸而过,犹如世界的末日,由于对死亡的恐怖,处于绝望中的人都将产生一种对超自然力量的乞求,一旦度过厄难,就会不由自主地将奇迹归于超自然力量的解救,可以这样认为,沙漠是宗教的沃土。
且末县历史悠久,曾为古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汉书》记载为且末国,国王治且末城,产葡萄等水果。隋大业五年(609年),隋朝在且末设郡,统肃宁、伏戎二县,并谪天下罪人,配为戍卒,大开屯田。唐贞观十八年,玄奘自印度取经回国经且末,《大唐西域记》记载为“尼壤城”:“媲摩川东入沙碛,行二百余里至尼壤城。周三四里,在大泽中,泽地热湿,难以履涉。芦草荒茂,无复途径,唯趣城路仅得通行,故往来者莫不由此焉。唐上元三年(676年),且末改为”播仙镇“,属陇右道沙州。清光绪十年(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省后称”卡墙“,并设稽查所和且末县治。
且末县面积仅次于若羌县,在中国排行为老二,达到了138680平方公里,但人口仅有8万多人。中国人均耕地偏少,但这儿不算少,农民人均耕地6亩多,还有近200万亩可开垦的优质荒地;中国大西北缺水,这儿基本不缺,境内主要河流有7条,流经昆仑山北麓的车尔臣河是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的生命线之一。县域年地表径流量18亿立方米,地下水8亿立方米,按其人口及经济发展比例,可以说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保证。
特色食物满足口腹欲望
进县城后受到县外事办主任的迎接,带我们到一个民族庄园进餐。在村口有一个打馕的小店,馕坑就在家门口,两个维吾尔族妇女盘坐在馕坑前制作,引起了大家的围观,刚出炉的馕表面烤得黄黄的,香气四溢,勾起了食欲,纷纷购买,吃进嘴里有一股小麦的自然原味。在且末出土了3000年前的馕,表明了馕的历史源远流长,时至今日,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影子,是招待客人的佳品,是出门远行的必备,是红白喜事第一道上桌食品的首选。馕简约、地道,朴实,体现了粮食本身的原味之美,不仅是新疆人的传统食品,也是大多数游牧民族安身立命的凭借。当我们把视野扩展中亚、西亚、阿拉伯时,不难看到相同的食品。
进入村庄沿着狭窄的土路拐了两个弯就到了充满了维吾尔风情的民族庄园。在一个很大的葡萄架下,摆设了长条桌,放满了馕、油炸馓子等食品和刚摘下来的葡萄。这座庄园有1座回廊、1间上房和4间厢房,建筑形式非常适应当地风沙大光照强的气候环境,既阴凉又通风还私密,采用绿色、蓝色和白色等冷色调进行装饰,在炎热干燥中能带来一丝舒适的凉意。最后的压轴菜是烤全羊,和内蒙古的烤全羊带头并且在脖子上系红带子不一样,这里不带羊头。美味佳肴好环境,让每个人都吃得很尽兴很满足。
这里有3条bd官方网成矿带
吃完饭来到玉都饭店,一进大厅一块巨石吸引了目光,上面刻着“和田玉王”,旁边有吉尼斯之最证书。简介牌上说,采自昆仑山北麓,重达1502公斤,是有史以来世界采玉史上最大的和田青白玉。为此专门修筑了21公里山道,73人历经99天才运回县城。
且末县境内阿尔金山和中昆仑山脉的特定走向及地质构造环境,决定其具有较好的地质成矿条件。分布着3条玉石成矿带,历史上一直是一个著名出产地。如戚家坑是清末民初时天津人戚氏兄弟采玉时所建的矿坑,因产出的玉料色白、质润而闻名;再如卡羌坑,所采玉料有白口、青口、黄口之分,质坚性匀,并常带有盐粒闪星而让人爱不释手。
在玉都饭店会议室与县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家进行了交流。县委宣传部长介绍了治安情况,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里各族人民和谐相处,维稳上没有出任何问题,且民风淳朴。县招商局长介绍了经济发展情况,县域两大支柱企业玉器雕刻厂和红枣加工厂的老板也就品牌建设的话题展开了讨论。我谈了一点想法,且末县出产的和田玉山料占到整个新疆和田玉总产量的70%,但市场上只知道和田玉而不知道有且末玉,说明品牌意识不强,没有打造出本土的品牌。会后应邀参观了玉器雕刻厂。展室里有原石、有摆件、有饰品,总体感觉做工比较粗且价格高。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