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建立后,经顺治、康熙皇帝励精图治、扫清叛乱、发展生产,雍正皇帝肃整吏治、繁荣经济,出现了“康乾盛世”的繁荣局面。康熙年间,吴三桂追击南明永历帝入交趾,开通了缅甸翡翠进入中原的路线。乾隆年间,打通了和田玉内运的通路,促进了玉器工艺的迅速发展。于是,清代出现了我国古代玉器史上最为昌盛的时代。到了乾隆年间,制玉业无论是在规模、工艺还是人才方面,可谓达到了巅峰。
现今故宫博物院藏玉3万多件,一半为乾隆年制,其中精美者全为此时制作。现藏于天津博物馆的清代黄玉云纹龙首四耳瓶,就充分体现了乾隆年间玉器的艺术特点
清代制玉在继承明代的基础上,有极好地发展和创新,特别是乾隆年间玉器制作已达鼎盛之势。清代玉器选材广泛,除用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墨玉外,兼用翡翠、玛瑙、水晶、珊瑚、琥珀、碧玺等雕琢玉器,这些质色各异、造型别致的装饰品,给人以绚丽多彩的感受。
乾隆年间的玉器,除原清宫秘藏的大到数十乃至数千公斤重的玉山,小到玲珑剔透、精美绝伦的各种陈设观赏品、实用器皿、装饰玉及文房用品外,流散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和私人收藏者手中的精美玉器也是数量可观。
现今故宫博物院藏玉3万多件,一半为乾隆年制,其中精美者全为此时制作。现藏于天津博物馆的清黄玉云纹龙首四耳瓶,就充分体现了乾隆年间玉器的艺术特点。
这件玉瓶高18.5厘米、宽9.1厘米、口径5.3厘米,用上等的新疆黄玉制成,质地温润。据天津博物馆器物部副研究员曹平介绍:“清代重白玉,尤尚羊脂白玉。由于黄玉极少,因此这种材料也受到皇家看重。”
曹平告诉记者,这件清代黄玉云纹龙首四耳瓶玉质优良、器型规整、造型大气、做工精细,是为乾隆年间玉器中的精品。具体说来,此件玉器颈部镂雕四云纹耳,瓶身阴线刻细云纹,底座前部为圆雕龙首,圆形凸眼、如意头鼻,气势恢宏。它的用料色质极为纯润,十分难得,而且造型新奇,可谓清代用玉之娇美者。
无论是古玉还是新玉,乾隆皇帝都很喜欢,他本人对于玉器有着很高的鉴赏水平。清代宫廷画师曾为乾隆皇帝创作过一张《弘历鉴古图》,真实地刻画了乾隆皇帝鉴赏古玉的情景
玉瓶的造型,在清代玉器中较为常见,属于陈设观赏器。对于这件玉瓶,曹平说:“其上的龙首造型,非普通人所能享用,因此当年应为宫廷内院或是皇亲贵胄室内的陈设用品。”
说到中国历史上“爱玉”的皇帝,恐怕非乾隆皇帝莫属,他可谓是不折不扣的一名“玉石控”。乾隆皇帝为儿子起的名字都是以“玉”字为偏旁,如永璜、永琏、永璋、永珹、永琪等,足见其对玉的钟爱。
对于乾隆皇帝来说,玉器并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还是他的把玩之物。空闲时候,乾隆皇帝会把这些古玉拿出来擦拭、抚摸。同时,乾隆皇帝受传统汉文化影响很深,能认识到玉器是传统文化的精髓。《诗经》中有“谦谦君子,温婉如玉”之说;汉代许慎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乾隆皇帝的爱玉之情,也受到“君子如玉”的传统观念浸润。
无论是古玉还是新玉,乾隆皇帝都很喜欢,他本人对于玉器有着很高的鉴赏水平。当时,乾隆皇帝最爱的珍贵玉器,往往被收藏在叫“百什件”的盒子里,“百什件”共分9层,抽屉中有每件玉器专用的小格子。清代宫廷画师曾为乾隆皇帝创作过一张《弘历鉴古图》,真实地刻画了乾隆皇帝鉴赏古玉的情景。
对于喜爱的玉器,乾隆皇帝常常会题诗吟咏,或表示自己鉴赏时愉快的心情,或对古人工艺加以赞叹,或对其用途略加考证。据不完全统计,乾隆皇帝的御制诗中,有咏玉诗近800首,仅现存的《御制谷璧诗册》中,就收录了其在乾隆辛巳年至庚戌年所作的咏叹玉谷璧诗54首,这些诗都体现了他对玉器的喜爱。
对于乾隆皇帝来说,亲自指导玉器的生产制作,仍旧不能表达他对玉器的迷恋之情,因此他还关心古玉的鉴定考证,把自己的品评意见写成诗文,命玉工刻在古玉之上
好的玉器不仅需要好料,做工也是极为重要的,为了能让造办处生产的玉器符合自己苛刻的审美品位,乾隆皇帝对于宫廷玉器制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曾亲自过问造办处“玉作”的人员构成、工匠的选派及其技术情况。制作重要的器物时,他会对画稿、蜡样以及最后的装饰、摆设等一一审查,亲自指示。
乾隆四十六年,制作《大禹治水图》玉山的石料运到后,他令画师依古人《大禹治水图》稿本,画正、背、左、右四张纸样,御览后令画师照图样在玉材上临画,并做成蜡样,经御览再交两淮盐政图明阿按照蜡样做法、纸样大小制作,并要求图明阿:“座子照玉形配做铸料铜座,其大玉山所画钻心,照依大小并照纸样所贴深浅尺寸数目打取钻心,俟打得时,即送京呈览。”
《大禹治水图》玉山制成后,他又下旨指明安设地点和刻款工匠,将他亲笔题名的“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及题诗,以及他最得意的两方印玺“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徵耄念之宝”刻于玉山背面。
乾隆还亲自过问玉器的生产过程,并制定对玉工的惩罚办法,轻则扣除薪俸,重则降职、革职、体罚或监禁。乾隆十二年,七品首领萨木哈将所画汉玉熊佩配上座样,交太监胡世杰呈览,乾隆皇帝下旨道:“此熊佩的座样如何画不来?是什么画匠!着海望将画匠重责四十板。钦此。”
就这样,在乾隆皇帝的严厉督导之下,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进入了一个精品辈出的时期。就拿天津博物馆馆藏的这件黄玉云纹龙首四耳瓶来说,据曹平介绍,其龙的形象采用的是浮雕技法,瓶底座后部阴线刻翻卷云纹,整个造型仿佛龙头穿云而出,龙尾似掩映在密云之中,不禁令人惊叹工匠的想象力以及技艺水平。
对于乾隆皇帝来说,亲自指导玉器的生产制作,仍旧不能表达他对玉器的迷恋之情,因此他还关心古玉的鉴定考证,把自己的品评意见写成诗文,命玉工刻在古玉之上。
在故宫博物院的玉器中,这样的古玉比比皆是。如在一件本是光素无纹的新石器时代大玉璧上,乾隆命人将自己写的诗,以楷、行、隶、草、篆五种字体镌刻其上,后面再刻上年款以及“几暇怡情”“得佳趣”二印。从这两方印文中,可以读出乾隆皇帝在考证玉璧时的怡然心情。
这些镌刻在玉璧上的诗文,是乾隆皇帝爱玉心情的释放,更是他怀古心情和对古玉崇敬之情的一种表达,体现了他对于玉石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