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雷,是东阳汽车城二手车市场总经理,也是浙江省玉器收藏委员会理事,从事古代玉器学习、收藏10余年。
偶然“救”玉从此结下不解之缘
“我开始接触玉石收藏,可以说是比较偶然的。”张永雷说,2005年的时候,一位朋友来到他的办公室,身上带了一块玉石。
朋友想把这块玉石转让给张永雷,于是把玉石从盒子里拿出来,放到张永雷的办公桌上。当时张永雷的办公桌上铺着一块玻璃台面,比较滑,玉石“哧溜”一声,眼看就要滑落到地上,眼疾手快的张永雷马上用手一捞,“救”起了这块玉石。
看着手中这块刚刚“逃过一劫”的美玉,张永雷觉得自己跟它缘分不浅,虽然价格不低,但张永雷二话不说就将它买下了。
“后来,我知道它是一块非常难得的和田玉,买下它之后,我就觉得跟玉特别亲近,从那之后我就对玉石萌生了很大的兴趣。”张永雷说。
走出去学习求知若渴汲取玉器知识
有了一个美好的开始后,张永雷四处寻找和田玉,尤其是老的和田玉。
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张永雷发现之前买的一些所谓的老玉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老玉,为此,他在古玉的收藏路上也交了一笔不菲的“学费”。
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辨别”能力,少走冤枉路?张永雷选择了走出去学习。在工作之余,他利用周末时间,专门到上海交大学习玉器知识。“那时经常周六一大早就赶火车到上海,周日晚上再坐火车回来,很多时候到义乌都已经晚上11点多了。”虽然辛苦,但求知若渴的张永雷乐此不疲,“老师上课上得非常好,能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
在上海交大学习2年之后,他又跟随上海交大授课的老师学习,断断续续又学了3年。就这样,上海东阳来回奔波5年之后,张永雷的古玉知识得到了深厚的积累,“上完这些课程,感觉自己眼前打开了一个非常开阔的视野。比如以前看玉,它就是一块玉,现在看玉,可以通过它的纹路、肌理、材质、工艺,看到这块玉石上面的故事”。
此外,在学习之余,张永雷还经常跑到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地,细细地品味博物馆里的各种玉器。“多去博物馆看看这些艺术珍品,不仅能提升自己的审美,也能提高辨别能力。上海博物馆,我至少跑了20多趟,每次看那些玉器都觉得是一种享受。”
收藏的不是财富而是乐趣
张永雷对古玉的喜爱和钻研,也深深感染了儿子。受张永雷的影响,儿子大学本科从法律专业毕业后,花了两年时间,专门考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而主攻方向就是玉器。
父子俩对玉情有独钟,为了寻找心仪的玉器,他们经常飞到香港、纽约和伦敦等地,参加苏富比、佳士德等国际著名的拍卖会,拍得了多件艺术珍品。
张永雷说,他们收藏玉器,其实并不是收藏财富,而是收藏一种乐趣,让生活在工作之余,能多些乐趣和情趣。“温润如玉,玉石还能给予我们很多人生的启示,它非常内敛、中庸,但又散发出一种长久的宁静、淡雅的气质,而且通过玉器,我们还能了解历史、了解文化,感觉其乐无穷。”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