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取自温润刚韧之材,器精于匠心独具之王。《周书.苏绰传》夫良玉未剖,与瓦石相类;名骥未驰,与驽马相杂。及其剖而莹之,驰而试之,玉石驽骥,然后始分。《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诗.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知识①
古人对一件玉石作品的制作过程,和我们今天的叫法上有些不同之处。
古代称治玉为琢玉、碾玉,而不是雕玉、刻玉。先秦称为琢玉,宋人称为碾玉,今称雕刻,主要体现在使用的工具和工艺流程上的差别,后面我们会对玉石的古法匠艺与咱今天的不同之处有对比。
古代制玉
古代制玉技法源于石器制作,切、磋、琢、磨是玉器、石器所用的工艺程序。
切,即解料,解玉要用无齿的锯加解玉砂,将玉料分开;
磋,是用圆锯蘸砂浆修治;
琢,是用钻、锥等工具雕琢花纹、钻孔;
磨,是最后一道工序,用精细的木片、葫芦皮、牛皮蘸珍珠砂浆,加以抛光,玉器便发出凝脂状的光泽。
这套制玉技术,在商代已为工匠们所掌握,在《天工开物》的《琢玉图》中,详尽的记录了玉器制作过程。
知识②
《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18卷。并附有121幅插画,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被欧洲学者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知识③
古代琢玉的工具,主要依靠砣机。砣机发明于史前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部落,它的出现大大推动了琢玉工艺成为独立的手工艺。
完善的砣机叫做“高凳”或“水凳”,以木结构、铁砣子组成。玉匠用双足踏蹬板使砣子旋转,带动蘸水金刚砂磋玉料而成型。
现代制玉
现代玉雕业中使用了大量的电动设备与工具,工艺过程大致可以概括为切、磋、琢、磨、光,特别是镀金刚石粉的砣,使加工的精度与速度,远远高于过去。
古代玉匠在制玉过程中,必须手脚并用,电动设备的出现,在解放了玉匠双脚的同时,也省去了蘸抹水砂的功夫。
因其工具设备的局限性,在当时人力、时间、劳动效率是现代工艺投入的数倍,甚至几十上百倍不止。耗时耗力的境况,在古代社会必须以大量的人力作为支撑。
为皇室服务的匠人,因对其工艺水准的高超要求,做不好是要被杀头甚至灭九族。他们会通过持续的“水滴石穿”般的毅力完成一件作品,有些作品制作过程,可能会耗费十几年时间,甚至经手好几代人。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