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玉怎么鉴定-古董玉器鉴定知识 详解:
如何鉴定bd官方网与古董的真假?请求知者高教,谢谢。
用肉眼识别:
熟悉真玉。公认的真玉只有两种,翡翠及软玉。
其中最昂贵,也是最受欢迎的玉(缅甸翡翠、缅甸玉、帝王玉及和田玉)主要产自缅甸,而危地马拉、墨西哥及俄罗斯也有少量玉出产。
世界上75%的玉都是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玉矿中出产的,皆为软玉。中国台湾、美国及澳大利亚(少量)也有软玉出产
熟悉仿玉。用于仿制玉的材料包括:
蛇纹石(也称“新玉”或“橄榄玉”)
星彩石
英钙铝榴石(也称“德兰士瓦玉”)
绿玉髓(也称“澳洲玉”——主要产自昆士兰及澳大利亚)
马来西亚玉(一种能够永久着色的透明石英,常以其颜色命名,如红玉、黄玉、蓝玉等)
白云质大理石(也称“山玉”,主要产自亚洲,常染成鲜艳的颜色)
新西兰玉,当地的毛利居民非常看重绿岩及新西兰绿石,他们根据颜色及透明度将绿岩分为四类:卡瓦卡瓦(kawakawa)、卡胡朗吉(kahurangi)、伊南卡(īnanga),这三种属于软玉,而第四种,产自米尔福德桑德的檀吉瓦伊(tangiwai),尽管昂贵,却被世人认为是一种真价实货鲍文玉。
观察纹理。有条件的话,可以用10倍放大镜观察一下玉石的内部机理。你能不能看到纤维状或颗粒状的、像石棉一样纠缠在一起的纹理呢?如果有的话,这块玉石就可能是真正的软玉或翡翠。而另一方面,绿玉髓则是一种微晶集合体,在放大镜下看起来是均匀的。
如果在放大镜下看到类似层状的纹理,那么你的这块玉上可能叠加了一层甚至两层其他东西(有时商家会在别的石
A级:纯正的玉,除传统加工步骤(即用酸梅汁清洗并用蜂蜡抛光)外,没有做过任何手脚(如高温加工或高压加工)。这种玉的颜色是纯之又纯的。
B级:这种玉经过漂白处理去除了瑕疵,并利用离心机注入了聚合物以提高透明度,同时表面覆有一层坚硬、透明的塑料。这种玉的性状不稳定,时间一长容易褪色,因为聚合物容易受到热量及洗涤剂的破坏。但是不管怎么说,这种玉还是保持了100%的天然色,仍然是100%纯正的玉。
C级:这种玉经过漂白及染色的处理,若长期接触强光、体温及洗涤剂,非常容易褪色。
头上叠加一层很薄的翡翠以达到鱼目混珠的目的)
把玉石抛起来然后用手掌接住。真玉的密度很高,所以实际掂起来要比看起来重一点。如果你手里掂量的这块玉比其他同样大小的玉都重,而且观察起来也没什么问题,那么极有可能是真玉了。
当然,这种办法不是很精确,但很容易实施,也比较科学,以前的宝石商就常用这种办法来鉴别真玉假玉。
听声音。另外一种不用测量密度来判别真伪的传统方法就是听声音,首先听听塑料珠子相互敲打是什么声音,然后找一块你已经确定为真玉的玉石,将其与你要测试的玉石轻轻相击,如果听起来很像刚才塑料珠子的声音,那么你测试的这块玉石很可能就是假的;如果声音比刚才深沉一点、洪亮一点,那么可能就是真的。
用手感觉。把玉石握在手里,真玉应该是冰冷、光滑的,有一点像握着肥皂的感觉。真玉在手里要过一会儿才会暖和起来。这一方法尤其适用于鉴别相同形状、大小的玉石。
划痕测试:
翡翠是非常坚硬的,它可以划开玻璃甚至金属。而软玉则稍微软一点,所以测试方法不正确的话也可能破坏一块真正的软玉。另外,就算测试中的玉石能划开玻璃或钢板,它也可能只是某些特别坚硬的仿玉,如各种绿石英及葡萄石。
找一把比较钝的剪刀,在玉石上轻轻按压下去,然后划一小条痕。划痕要尽量划在玉石的底部,这样不至于使其太明显。
如果玉石表面有风华现象,就不可用这一方法,否则很容易损坏玉石。如果你划出划痕是白色的,就轻轻地擦一下(白色粉末可能只是剪刀上的金属粉末),看看是不是还有划痕呢?如果还有,那这块玉就不大可能是真的了。
密度测试:
计算密度。翡翠及软玉的密度都很高(翡翠为3.3,软玉为2.95)。密度的计算方法是用重量(单位:克)除以体积(单位:立方厘米)。
用鳄鱼夹夹取玉石。如果你买的弹簧秤没有配鳄鱼夹,就找根细线、橡皮筋或者发带将玉石系住。
11
提起弹簧秤的顶端,测出玉石的重力。记录重力。要用以克为单位的弹簧秤,这样计算出的重力就是以达因为单位的了。
12
轻轻把玉石浸入水中,记录其在水中的重力。鳄鱼夹可以接触水面,不会影响测重。
如果你还是不放心的话,可以换成上面所说的橡皮筋之类的东西再测一次。不过既然本测试是基于两次测量的重力差,那么不管你是用细线、橡皮筋还是发带,他们的重力都在最后计算重力差时抵消掉了,所以不会影响计算结果。
13
计算玉石体积。将空气中称重所得数值除以1000(如果有计算器的话,为精确起见,还是除以981),再用水中称重所得数值除以1000(或981),将前者的结果减去后者的结果。这样其实是用玉石在空气中的重量减去在水中的表观重量,得到的就是玉石的体积(浮力=pVG)。
14
与真玉的密度相比较。一旦计算出玉石的密度后,就可以与真玉的密度进行比较了。翡翠的密度是3.20-3.33g/cc,而软玉的密度为2.98-3.33g/cc。
END
注意事项
有气泡的玉石是假货
如果你非常喜欢玉,而且想要买到高质量的玉,那么你购买时一定要注意有没有说明该玉石为A级的证明。如果高档的玉石店只卖A级货。
划痕测试要小心使用,可能损坏真玉。
不要给别人的玉石做划痕测试,万一弄坏了,你可就要赔了。做划痕测试前一定先要用酒精擦拭。
古董玉十分珍贵,如果你看到有人再卖外表差不多的几块玉石,这可能就是宝贝出现的信号。一定要多问问情况,向对方索要真玉的证明。
新玉和古玉怎么辨别
1、沁色包浆
古玉器中,除了少部分代代相传的玉器,大多数都是出土古玉器,玉器成百上千年掩埋于地里,受周围环境、温度湿度以及周围存在的物质影响,受到周围物质的入侵,往往在颜色上会发生改变,形成各不相同的沁色。
而在新玉器中,则完全不存在这种情况。包浆,包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玉器在传世过程中,通过人的盘玩,形成的包浆;另一种则是玉器在墓穴中,在空气中通过氧化作用,自然而成的包浆,这种包浆形成的年份往往需要很久。前者包浆比较均匀纯净,后者则包浆则有深有浅,有杂质。
2、 表面状况
玉器在地下掩埋,必然要受到腐蚀,有细菌侵蚀、有虫咬、也有化学物质引起的化学反应,会在玉面形成千姿百态的痕迹,坑洼、凹凸、缺损等等。并且这些痕迹非常自然,远非人力可以模仿出来的。
3、工艺特点
古玉器受其成器年代的工具、技艺、艺术风格以及审美观念影响,往往会各具特色。不同年代,不同地域,形成风格迥异的玉器,只要我们熟知历史上各时代的工艺特点,鉴别古玉器就比较容易了。一般来说,年代越久远,雕工越简单,题材也少;而年代越接近现代,雕工更成熟丰富。
扩展资料
1、水滴鉴别法
就是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状久不散开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则为伪劣货!
2、触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一下有冰凉润滑之感。
3、视察法
将玉器朝向光明处,如阳光、灯光处,如果颜色剔透、颜色均匀分布就是真玉。
4、舌舔法
舌尖舔真玉有涩感,而假玉则无涩感.最后有条件的应该采用放大镜观看一下,主要是有没有裂痕,无裂痕者为上乘优质玉,有者次之,裂痕越多,价值越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玉器鉴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玉鉴定
怎么判断古玉的年代
中国有悠久的用玉历史,大约在七千年前就有了很象样的玉器;约在五千年前出现了用玉 *** 。
新石器时代以后的各个朝代,都有大量的玉器生产、使用。
玉器同金属器及陶瓷不同,它比较坚固耐用,又不能熔炼改制,因而古人制造的玉器,一部分被葬入地下,一部分自然消失,还有很大一部分流传于世,成为人们的收藏品。
在中国,收藏古玉的风气极盛,收藏古玉的人也极多。
收藏一件玉器,首先要了解它的制造年代,然后是它的材质、工艺水平及用途。
其中了解玉器的制造年代最为困难。
识别古玉主要具备几方面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历代玉器的纹饰。
这就需要到博物馆去观摩展品,还要经常翻看有关的玉器图册,看多了你就会感到历代玉器的特点是不同的,它们按照不同的时代分成了不同的类型。
你观察的越仔细,掌握的时代特征越多,你的识别能力就越强。
如果一件原本属于商代器型的玉器,纹饰却带有某些战国纹饰特征,那么这件玉器或者属于旧玉后改,或是后来的仿古制品。
如果你判定了这件玉器是仿古做的假古玉,你还可以判断它的制造年代。
一般来说仿商代玉器出现的很晚,多是清代晚期的作品。
第二,要了解历代玉器的形状特点。
这是因为许多玉器的形状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例如汉代的玉杯多呈现细高筒状,而唐代的玉杯矮而阔,与汉代风格截然不同。
到了宋代,杯形又发生了变化。
往往通过一件玉器的形状特点就能判断它是哪个时代的作品。
对于古玉形状特点的了解越深入,你的古玉识别能力就越强。
例如,目前的旧货市场上常能看到仿制的商代玉戈,这些玉戈在形状上与商代作品差不多,又进行了做旧处理,但这些作品往往较商代玉戈厚,戈上的脊线又无商代作品特征,据此可识别为仿品。
第三,要了解各时代玉器的加工特征。
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开片、钻孔、纹饰雕琢和表面光泽处理几方面。
在新石器时代,玉器制造中就已出现了线切割技术,玉器上往往留有线切割痕迹。
如果在一件玉器上发现有线切割痕,这件玉器的时代就可初步确定新石器时代。
古代玉器以有孔者为多,钻孔技术又随时代不同而有变化。
商代以前的玉器,孔径变化很大,或两端直径大、中部小,或一端大,一端小,这类孔在近代仿古玉中也曾出现,但在孔的形状、内壁光泽上与古玉不同。
周代之后某些玉器的钻孔也有特征,但差别细微,须经仔细观察才能识别。
在纹饰雕琢方式和表面光泽处理上,历代玉器也有所不同。
例如战国、明代、清代的许多玉器上都还有玻璃光泽,但战国的玉器显得光泽含蕴;明代的玉器光亮而刚硬;清代的玉器则显得滑软。
第四是要识别新玉与旧玉。
识别玉的新旧一方面要看它制造时的刀工(砣痕),另一方面就要看玉表面的受蚀情况,看玉色。
一件古玉器除了玉材本身的颜色外,还可能有其它颜色,这主是盘色和沁色。
盘色是玉器在手中盘磨所产生的颜色变化,这种颜色主要出现于传世玉器。
一些玉器制成后,没有经过土中埋藏,在传世过程中长期经人盘摸,色泽会产生变化,有人称之为”熟”、”熟坑”等。
有一些玉器经埋藏产生色变后又经盘摸,也会成为”熟坑”玉。
玉器的沁色经埋藏后产生颜色变化,这种变化很复杂,有些玉器上有,有些玉器上没有;有些玉器全部受沁变色,有些玉器则局部变色;有些我们已知道它是受何种物质所沁产生的色变,有些则很不明确。
古人对玉的沁色有许多称呼。
明代曹昭《格古要论》:”有红如血者谓之血玉,古人又谓之尸古……有黑漆古,有渠古,有甄古者价低,尝见菜玉连环上俨然黄土一重,并洗不去,此古土也。
“古人有古玉十三彩之说,清陈性《玉纪》记玉古色有朱砂红、鸡血红、棕毛紫、茄皮紫、松花绿、白果绿、秋葵黄、老酒黄、鱼肚白、糙米白、虾子青、鼻涕青、雨过天青、澄潭水苍等,另外还有许多有关玉色的说法。
我们能见到的古玉沁色很多,主要有黑色,称为水银沁;绿色,称为铜沁;赭褐色,称为铁锈沁;白色如雾,称为水沁;暗黄色,称为土沁。
经观察,铜沁、铁锈沁、水沁、土沁确与铜、铁、水、土有关,是受铜、铁、水、土侵蚀所造成的。
玉器人工染色的历史很长,古人染玉主要是弥补玉质本色的不足,使玉更有光彩。
随着古玉收藏者的增多和古玉市场的扩大,染玉成了仿制古玉、制造假古董的重要方法。
各时期的染玉做旧方法不同,所染出的玉色也不同。
染玉做旧在清代前、后可分为三个阶段。
熟悉玉色和染色的人往往一看玉上的染色就能对作品的制造年代有一个大致的判断。
目前对清代之前玉器的做旧染色,我们知道的并不完全,而清代的仿古作品,北京故宫及台北故宫都有一定的收藏,只要常看展品就可了解它们的特点。
近现代制造的玉器往往追求古玉效果,有时做得很象,但总是有区别。
如果你得到了一件古主,它的颜色同我们所知道的标准作品颜色不一样,那就要认真分析这种颜色是我们所未知的古玉泌色,还是人工做旧,以此来判断作品的新旧。
古玉鉴定中,有哪些方面必须要留意观察?
鉴定古玉,沁色、包浆、器形和纹饰特点等是判断其年份的重要依据。
文化期玉钺 有白灰沁 朱砂沁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而这种文化差异会导致,出土文物的造型和纹饰产生很大的变化。而不同的地域会导致出土文物的沁色有不同的地域差异。所以我们就可以解释即使是同一时期,不同地域的出土文物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文化期表现的更为突出,通过对史前出土文物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文化期的每一个地域的出土文物都会有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时期、地域玉质不同的蝉沁色也不同
很多好古者都有这样的一个共识,古玉之美,贵在有沁。所以我们不可避免的就说一下玉器的沁色。虽然沁色的研究探讨已经成为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我们依然要谈沁色,因为沁色对于古玉鉴定的影响太大了。
齐家文化时期有雾化沁的素面玉璧
就古玉的沁色而言,古玉的沁色乃是自然的恩赐,是岁月流转的见证。在古玉表层沁色浓淡、浅薄、大小、深厚之间,古玉的沁色形成的图像总是让人意外连连;在古玉沁色浓凝淡匀的图像上,古玉似乎在通过这些沁色诉说着千百年前其原主人生前的恩怨情仇。总之,玩古玉的人不玩沁,就犹如雨过天晴后没有彩虹一样,虽给人以清新,却少了绚丽与惊喜,让人心存遗憾。与此同时笔者在此再次强调,切莫以沁玉为病玉,对于一个好古玉的人来说,古玉无沁才真正地使人恼火。
沁色斑斓的商周玉器
在谈完对古玉沁色的看法之后,我觉得有必要谈一下古玉受沁的过程,古玉受沁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古玉埋藏的环境、温度、湿度、外围物质无不因时而变。古玉在这种环境中虽百年,五百年,一千年,不位移,但者丝毫不会影响玉器表面的受沁。受沁状态却截然不同。在此我想要澄清一下石灰沁,其实石灰沁并不只是白色,据出土文物观察可知,石灰沁玉器,可致玉器表层呈现黄色、肉色、红色、褐色、黑色,亦可使诸色汇集,而这一系列的沁色与时间的长短、玉器玉质的密度高低、玉器阴阳各面的小环境,古人的切割琢磨制作工艺有很大的关系。
商周时期的玉戈
在收藏界所谓的“沁生色,色生光,光生气,气生神。”的说道很是有科学道理可循,这句话既简单又生动的描绘了古玉受沁的过程,并且言简意赅的讲解了玉器鉴定的几个方面。总而言之古玉之沁,是集自然之灵气,借时光之酝酿,采地穴之风水,自然而生,光气活现,人文浸润,其神韵非常,表层有沁色处古朴沧桑,无沁色处温润如婴儿之肌肤。故而凡是古玉真品,因为保存条件的缘故,玉器表面可以没有沁色,但不可以没有温润的光气,人文神韵的浸润和天地精华等要素。今天人虽然可以采用老的玉料仿造古玉的形状、工纹,但很难仿其沁色;即使用化学药水侵蚀,高温高压的催化仿出了以假乱真的沁,却很难突光气和神韵的统一。因此古玉鉴定,能看出形状、玉料、工纹这是初学者的基本功;能看懂沁色的人就足以称其为高手;而那些能够辨识光气、神韵的鉴定者方才是古玉研究鉴定的方家。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龙佩
在讲到沁色时必然要提及“黑漆古”亦或是“水银沁”。在此笔者要陈述一点,黑漆古与水银沁虽然很是相似,但也有相当的界限,因此黑漆古未必是水银沁。众所周知水银作为一种液体状金属,它的颜色呈银白色,容易挥发,且挥发成气体后对人体有很大的毒害作用,古人因为处于防盗的考虑,会在墓室之中洒下大量的水银,这种防盗方式运用最为典型的便是秦始皇兵马俑。在考古发掘中发现古墓中洒有水银的墓穴,其墓主人的骨骸呈黑色,这是水银挥发附着在股海之上的一种中毒之表现。
石家河文化时期的玉神人
当然水银附着在玉器表面时,因为玉器的密度比较大的缘故,所以水银未必能够与玉器相融能通,更不可能出现如人骨中毒那样的颜色变化。从考古发掘来看,古代墓葬中使用水银防盗的很多,但黑漆古的玉器很难见到(而那些有所谓的黑漆古的玉器,一般都是玉料原有的皮子亦或是某种化学反应的结果),水银沁的玉器更是难见其例。所以黑漆古即为水银沁需待考证也。
此汉代玉璧右边白色上的黑点疑似水银沁
说完器物的沁色,我们来探讨一下玉器的器形和纹饰。关于玉器的器形和纹饰有一点可以非常肯定,那就是它们是一种同一时代的产物,当然那些“老料新工”玉器除外。关于这一点很玩收藏的人都明白,但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楚的认识玉器器形和纹饰方面的时代性,笔者就举一个非常易懂的例子,其实关于器形和纹饰的时代性就像200年以前,清人的装扮是长袍马褂大辫子,很少有西装革履的打扮,即使有西装革履的出现,那也是留洋回来的,在茫茫众生中也算例外,所以玉器的器形和纹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就非常具有时代性。
文化期有朱砂沁的玉神人纹佩
商代玉鸟
其次,笔者就目前猖獗的文物造假讲解几点,现代的玉器造假几乎都是参照图录上的器形和纹饰所为。如果你单纯的从器形和纹饰去推断,是非常缺乏说服力的,因为以现代的雕刻工具完全可以雕刻出比古玉更加精美的纹饰和器形。如果你不懂得一些古玉入土埋藏特征的规律和古代因为文化因素影响下产生独特的纹饰,以及受限于生产力水平的玉器加工工艺痕迹特征的话,那么吃药、打眼,也是必然的结果。器形和纹饰,虽然能够对断定古玉的年代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依然难以突破判别古玉新老的魔咒,换言之纹饰与器形对判断玉器的新老起不到决定作用,而只是有一些辅助作用。
现代玉雕虽采用温润的和田玉但泛有贼光
所以,我们不要随意拿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些有待考证的结论,作为鉴定古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比如水银沁是水银造成,红沁是血液或朱砂造成,等等。因为当时先人们获取知识有限,对古玉研究的认知能力有限,古人很难用科学的手段解释玉器上面存在的一些现象,所以先人留给我们很多经验性的东西,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验证这些理论是否成立,是否正确,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古玉的细节图
时间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标准。不管是对人还是对物,正应了一句古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同样,“盘摸百件古玉,真赝不辨自明”。
雕琢精美的古玉
以上内容是小编网络整理的关于【古董玉器鉴定知识】的相关内容,了解更多最新最全的珠宝玉石文玩字画内容。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