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起源于地球的深部,那么钻石是怎么离开地壳,来到人们的视线中呢?它们又是怎样到达地壳浅层的呢?   产生钻石的环境   1827年以前在印度和巴西的砂矿中

  钻石起源于地球的深部,那么钻石是怎么离开地壳,来到人们的视线中呢?它们又是怎样到达地壳浅层的呢?

 

  产生钻石的环境

 

  1827年以前在印度和巴西的砂矿中,即河流成因的砂、砾石中发现了钻石。1866年这种类型的矿床首次在南非发现。随后不久,在金伯利镇附近的Koffiefontein找到了含钻石的原岩———金伯利岩,并很快被其他人所识别。

 

钻石是如何被人发现的

 

  从那以后,在许多国家发现了金伯利岩。金伯利岩是含钻石的主要寄主岩石。它来源于地球深部,以气体(C、H、O为主要成分)、液体(超镁铁质岩浆)和固体 (地幔橄榄岩和榴辉岩)的混合物形式到达地壳浅层,在岩浆上升过程中,熔体捕虏了含钻石的橄榄岩和榴辉岩,并携带这些捕虏体、捕虏晶(包括钻石)沿构造薄弱地带到达地壳浅层。世界不同地区的金伯利岩具有不同的组成,这与上升过程中所穿过的岩石类型有关,金伯利岩具斑状结构、角砾状结构和细粒结构,最常见的矿物是橄榄石、石榴子石、辉石、角闪石、云母、钛铁矿及少量的其他矿物,如钻石。最有效的指示矿物是铬镁铝榴石和镁钛铁矿,因这两种矿物与其他岩石极少共生,而且能够在经历相当长时期的风化后残存下来。

 

  金伯利岩暴露在大气中,迅速被风化,变成一种黄色的易碎物质,被称之为“黄地”。在风化带以下,金伯利岩一般是暗蓝灰色岩石,且较硬,被称之为“蓝地”。1979年在西澳大利亚地区发现另一种赋存钻石的岩石———钾镁煌斑岩。像金伯利岩一样,钾镁煌斑岩也以筒状体或岩墙形式产出,但与金伯利岩相比较,其岩筒有一个相对于主要通道来说特别大的火山口带。

 

  西澳大利亚的钾镁煌斑岩是一种超钾质富镁的碱性岩类,也称超钾金云火山岩,属于浅成相或喷出相的岩石,具斑状结构,基质为微晶—隐晶质结构,以脉状或岩墙状形式产出。其特征矿物有黄长石、白榴石、富钛贫铝的金云母、透辉石、含钛钾的碱镁闪石及富钾的火山玻璃等。像金伯利岩一样,也捕虏了地幔的含钻石的橄榄岩、榴辉岩等捕虏体。除上述的含钻石的两种寄主岩石外,世界上还有许多的冲积砂矿型钻石矿床,即由含钻石的原岩经风化、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形成砂矿。

 

  钻石的形成条件

 

  早在18 世纪后期,科学上就证实了贵重的钻石与普通的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组成。

 

钻石产生的环境

 

  当碳原子呈六方环状的层状排列时,形成的是低硬度的高温耐火材料———石墨; 当碳原子呈立方最紧密堆积, 彼此以共价键相连时, 就形成了自然界最硬的宝石———钻石。现已得知,地球中大多数的碳是以碳酸盐(如石灰岩) 和碳氢化合物(如石油) 的形式存在, 尽管从地幔深处喷发出来的火山中含CO2 气体,证明在地幔中有碳的存在,但地幔中碳含量是相当少的。

 

  钻石中碳的同位素成分测定表明,它们来源于地幔。那么,地幔中少量的碳在什么样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才能形成具有特殊结构的钻石成了人们研究钻石成因的重要课题。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大多数的钻石主要赋存在金伯利岩中。金伯利岩是一种偏碱性的超基性岩,主要分布于稳定地区的深断裂带中,产状为爆破岩筒、火山颈,或为岩墙、岩脉, 时代以白垩纪为主。金伯利岩多为深色,以灰绿色者居多。矿物成分十分复杂,有金伯利岩原生矿物,有来自上地幔、地壳捕虏的矿物和后期蚀变的矿物。

 

  根据含钻石的金伯利岩中捕虏体成分特征,分出橄榄岩型钻石和榴辉岩型钻石。橄榄岩型钻石的包裹体表明,它们的形成温度为900~1 300℃ (平均 1050℃) ,压力为( 45~60) × 108 Pa , 相当于地球120 ~180 km的深度, 从榴辉岩型钻石的包裹体中获得的结果表明, 其形成温度大约1 250℃ ,同时压力数据也显示出它们可能来自180 km 以下更大的深度(约200 km)。钻石形成的温压条件反映了钻石形成于陆壳稳定的、且在漫长的地质时代里(古生代以来) 很少受到变形的克拉通下的地幔环境。因为洋壳下相当深度所对应的温度(可达 1500~1700℃) 要比克拉通下地幔高。现在地球上稳定的克拉通地区有加拿大、南部非洲、巴西、澳大利亚、西伯利亚和中国的华北地台、扬子地台等。而钻石的产出恰与这些地区具有厚岩石圈有关。

 

  通过实验室内的高温高压下试验,建立了不同状态下碳的稳定域,以此推测出钻石可能的生成温度和压力,从高温高压实验可知:高温特别是高压下可以形成颗粒粗大,透明无色的八面体钻石。如果压力稳定,温度迅速下降,钻石仍处于稳定状态;相反,如果温度稳定, 压力迅速下降,易导致钻石晶体结构的位错滑移,并诱发晶格缺陷,使一部分原本无色的钻石变为褐黄色、棕黄色,钻石逐渐石墨化。所以,钻石形成的首要条件是高温高压下形成的无色透明的钻石,在上升过程中压力应基本保持不变或下降速度很慢。但在地球的开放系统中,尤其是接近地表时的压力会迅速下降,岩浆上升过程中要想保持温度、压力变化不大, 首先是岩浆上升速度必须很快。而含钻石的金伯利岩浆上升速度可达70 km/ h ,几小时就到了地表,这种速度正好能满足上述要求。除此之外,钻石的形成还与其形成方式、生成环境等密切相关。

手机

钻石 相关的细节

相关文章推荐